边令诚。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打算抗旨,他只求一个正义。
现在,所有的将士们都相信他高仙芝不是鸡鸣狗盗之徒,将士们知道了,他们的子孙也会知道,他们的子孙知道,千秋万代,都有人知道他高仙芝是冤枉的!
史册若是硬要把污名扣在他头上,便会有千万人来替他陈冤。
如此,便够了。
高仙芝不疾不徐走到了封常清身边。
那破草席边,是一把带血的刀。
直至此刻,高仙芝才感觉到身上有了温度。
他浑身冰冷,但眼眶是热的。
刚刚的巧舌到了这里,却点打弯都不会了,高仙芝几乎说不出话。
他单膝跪地,伸手撩开了遮掩尸体的一角,那熟悉的,脏兮兮的脸就这样露出来了。
封常清眼未阖上,嘴巴张开,那口白牙全是血污。
死不瞑目。
眼泪倏然就落下来了。
“封二啊……”
高仙芝声音如往常温润,却带着颤抖。
他还像是在跟活着的封常清说话。
“十五年前你就跟在我后头了。我当节度使,就提拔你当我的判官,咱们一起守着边关。”
“后来我被调走,你小子出息,接替了我的节度使位置,能独当一面了。”
“我们征战沙场,携手击退敌军,战退大小勃律,从此吐蕃再无人敢犯我大唐疆土!”
“多好啊……”
高仙芝伸手,放在封常清的眼睛上,然后慢慢将他的眼睛阖上。
他捡起了刀,喃喃道:“我们能死在一起,死在同一天,也好。”
“也好啊。”
一起投胎去,一起当将军,一起再为大唐守百年江山!
高仙芝将刀横在自己的脖子,如封常清一样,引颈就戮。
他看着天,慢慢倒下。
眼前,不是蔽日阴云,该是万里晴空的。
日头应该西斜,天边应该飘满彩云。
彩云下该是营帐,就在帐子不远处,应该有个薅草的背影。
他得多薅几日草,约莫三十几天,等一场雨就好了。
等一场雨后,就能入他麾下了。
死了好啊,死了就能再活一次。
再去安西,等一个黑瘦的小瘸子喊他高将军。
听小瘸子嘹亮地喊一声:“将军好!愿为将军效劳!”
高仙芝躺在地上,永远看着阴云避日的天。
边令诚看高仙芝久久不闭眼,高声叫嚷:“砍下他的头!他还没死!”
于是刽子手手起刀落。
头颅滚到边令诚的脚边,一双清明的眼睛直直地瞪着他。
【作者有话要说】
呜呜呜呜今天是肥的对吧呜呜呜呜都死啦呜呜呜呜
第108章 李隆基又要搞骚操作了
[抱头鼠窜, 别刀了别刀了。]
[快把我的命给刀没了。]
[呜呜呜我就这一条命啊。]
[要知道,人被刀,就会死。]
[李隆基!!出来挨打!啊啊啊, 这段历史越读越生气。]
李隆基老老实实站在那里。
他出来了,他做好挨骂的准备了,但是能不能不要打他?
他发誓, 他保证, 这一辈子他会好好对待高仙芝还有封常清两位大将!
百官都被天幕上最后的一个画面给吓到了。
高仙芝那至死不能瞑目的眼睛, 不仅仅是在看边令诚, 还在看他们所有人。
那双澄澈不甘的眼睛好像在问他们,为什么无人为他开口辩解。
又好像是在问皇帝李隆基,为什么不彻查战争始末就要将两个忠心为国的人无端杀害。
百官看向了李隆基。
是啊, 杀的人只有两个, 但寒心的却是心为大唐的所有人。
背后的视线过于强烈,李隆基转身,认真看着在场的每一个官员。
“朕在此,向诸位爱卿保证, 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再发生。”
“悲剧不会重演, 历史不会重演。”
“高将军和封将军, 是大唐的功臣, 朕绝不会亏待他们。”
李隆基的眼神是坚毅的。
与第一次看天幕之时, 他那恼羞成怒的相比, 现在的李隆基成长的不止一星半点。
他慢慢能接受自己的错误, 慢慢会改正自己的错误, 他慢慢将百姓放在了心上。他戒骄戒躁, 戒奢戒淫, 他严以律己,勤勉待政。
他的变化,臣子们都看在眼里。
故而所有人都愿意相信他的这句话。
他们相信的,不是天幕里的那个李隆基,相信的也不是那个九五之尊的皇帝,朝臣们相信的,是自己目之所见,心之所感。
皇后没有废,太子没有死,为朝兢兢业业的张说寿终正寝,张九龄登上宰相之位,也至今都还在那位置上。
所以现在他们也有理由相信,一心为大唐的臣子们不会落得身首异处的悲惨结局。
高仙芝和封常清看着天幕,又哭又笑。
悲恸过后,他们将眼泪擦净,目光逐渐坚毅。
天幕说的对,他们,生是大唐的人,死是大唐的鬼。
那怕是身死,魂魄也要飘回来,拿刀执枪,再为大唐守千年江山!
【把两个正在守潼关的将军给杀了,可以说是自安史之乱爆发开始,李隆基走的第一步昏招。】
[他走的昏招难道还少吗?]
[安史之乱之前他就跟个臭棋篓子一样在下臭棋。]
[好的,这是第一步巨大昏招,接下来还会有无数个巨大昏招。]
[李隆基在嚯嚯大唐。]
[唉,谁听了能不叹气呢?]
安禄山捧着肚子,开始笑。
昏招好啊,那皇帝是个臭棋篓子就更好了。
这样他就能把他步步紧逼,逼到绝境。
他真想亲眼看看皇帝逃跑的会是这么个孬种怂样。
既然两个守潼关的将军不在了,他么他拿下潼关应当是轻而易举的事吧?
攻破潼关,长安就近在眼前。
马上,他就能看到李隆基是怎样抱头鼠窜!
这神迹可是要把蠢皇帝的模样,一点不差的给放出来啊。
【封常清跟高仙芝是大唐名将,是突出战力,现在被李隆基两刀给弄死了,和安禄山对抗的兵力也就有了巨大的损失,不仅如此,杀的是两个将军,失去的却是无数的人心啊。】
【本来效忠于大唐,但意志却并不怎么坚定的那些人,看到这样的忠臣良将都被杀害了,那他们效忠大唐的意义在哪里呢?意义在越是忠心,死的就越快吗?安禄山采用的又是投降不杀的策略,这样将有大批人投入敌军的怀抱。】
【话说回潼关,潼关失守后,李隆基需要找其他的将军来代替高仙芝跟封常清,他左思右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