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手里。当统治与管理阶级的一切政策都无法蒙蔽百姓的眼睛,当更多的人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当人们能用知识走出属于自己的天地,一个相对健康的社会群体结构才会成型。
虽然其中依旧有许多需要面对与解决的问题,但比起封建制度下单方面的剥削与一国兴衰尽系于君王之身的波折,至少民众还能发出声音。
“但是宣怀王应该知道,他若直白地以‘不许百姓识字’给宣白凤定罪,他便已经违反了仙凡条例。”
千年前人皇曾经说过:“知识是好的,所以我的子民都应该学。”
因此凡尘绝无可能明令禁止平民百姓学习文字。
“当然没有说得那么直白。”楚夭点点头,肯定了宋从心的推断,“国师当时的
说法是‘授道无知之民而不遏之,如递刀为盗国’……大概就是‘白凤公主让刁民学习了文字而兴外道,这是祸国之举’这个意思。”
宋从心只觉得眼前一黑,这个世界的文字的确有灵性,但这个国师绝对是在强词夺理。
“也就是说,咸临国师将‘文字’视作一种‘道’?”一直阖目静坐的梵缘浅忽而睁眼,道。
“是这个意思。”楚夭点了点头,“所以这些年来,咸临国才会突然在‘文字’上如此苛刻。但因为此举是为了打击外道,杜绝容易被外道蛊惑的平民去接触外道的教义与知识,所以大众也不能肯定国师这么做就是错的。”
宋从心与梵缘浅对视了一眼,虽然没有开口,但宋从心基本可以确定了,咸临国的变故果真与外道有关。除了涉及缄物与外道,寻常人又怎会对“文字”如此敏感?有一些外道的典籍的确是会在阅读的过程中污染人的灵魂,但国师偷换了概念,人类并不是“读懂了外道书籍”而疯魔,恰恰相反,大多数人是“读不懂书籍”才疯魔。因为那知识超出了人类理解的范围,好比一只蚂蚁要去理解微积分。
外道的知识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种毒药,观测越多越容易失控,哪怕修士也不例外。修士神魂强大,灵台清明,他们可以比常人知道得更多,因为他们不会被轻易污染。也就是说,提高认知水准,灵魂才会相对稳固。
而外道想要污染灵魂,手段可不仅仅只是文字。他们下手的主要人群,也都是不识字的流民百姓,所谓的限制知识流通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反而绝了凡人唯一一个可以抵御外道污染的路。
“我们正在调查咸临国的异样。”宋从心没有提消失的城池,只是半跪于地,认真地凝望着楚夭的眼睛,“你说李开平主要负责司掌内务器物制造以及拟写圣旨,恐怕他被贬的原因便是‘文字’。如果你不介意,能让我们看看他让你带离皇宫的东西吗?”
“当然可以。”楚夭居然满脸都是松了一口气的庆幸,但随即又丧气道,“其实我不太懂这些,他让我把东西带出来也没告诉我之后该怎么做。唉,难道是我长得很靠谱,让他忘了我脑子不太灵光吗?”
宋从心:“……”啊这。
“不过,那东西我感觉可能是什么暗号,除了知道这暗号规律的人,否则其他人都看不懂。”楚夭解下包袱,当着宋从心与梵缘浅的面将之拆开,那厚大的包袱一层层地褪下后,里面竟包裹着一张棕黑色的、纹理有些斑驳的皮革。
楚夭捧着布料将皮革递给宋从心,宋从心将之拿起,却在看见天书注解的瞬间头皮发炸,汗毛倒竖。
【咸临国辅国大将军将珍贵的情报纹在自己的背上,命副官将其剥离,鞣制。】
【尚方令用水和面粉将其贴在自己的背上,从后宫盗取了脂粉,抹平了痕迹。】
【谨小慎微的尚方令写错了圣旨,被判处斩首之刑。】
【尚方令将此物交予了一位神秘的少女。】
【他们沉默而心照不宣,将这封写给宣白凤公主的信,带离了帝京。】
第104章
省略掉宋从心崩溃的心情,首先,她明白了两件事。
第一,咸临皇宫的确发生了什么,甚至可能已经被人彻底封锁,致使尚方令要以这种惨烈的方式将情报带离皇宫。
第二,将书信“带离帝都”就是这些人最终的目的。也就是说,传递情报的人在皇宫外头也有人接应,毕竟李开平既然能以写错圣旨的方式把自己送入监狱,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离开内廷监狱的唯一契机便是死期。而楚夭找上他,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情。
“……李开平知道你是修士而且这么能跑吗?”宋从心预估了一下安武城到帝都的距离,深沉道。
“不知道啊,我在他面前一直都是身手平平的侠女来着。”楚夭乖巧且耿直道,“不过我能潜进内廷监狱看他,他应该知道我身手不错。拿到这东西后我怕有人来抢,所以我立刻离开了帝京。”
“……”宋从心无语凝噎,“那你可能跟接应李开平的人错过了,毕竟他不知道你是修士。他本来是没想把你牵连进来的,你离开皇宫后应该很快会有人找上门来把东西带走。”李开平自己应该是准备在斩首之日前往刑场时将情报传出去,楚夭的到来是个意外,她擅闯刑狱,李开平想为她摆脱干系都不行。再加上李开平担心情报会在监狱中泄露,于是便将错就错托楚夭将情报送出宫去。
因此,李开平根本没交代楚夭后续的事情,因为接应他的人自然会找上楚夭。这个人知道楚夭和李开平之间的关系,但李开平和那个接应的人恐怕都没想到楚夭是修士。虽然不能暴露身份,但修士一日千里还是轻而易举的……
楚夭一愣,随即大惊失色:“草?!那我再回去?”
现在回去跟自投罗网也没有多大区别,而且还可能让李开平等人的努力付之一炬。宋从心强忍着后背发毛的感觉,低头查看这张被鞣制过的人皮。经过特殊手法鞣制过的人皮在排除心理作用的情况下摸着与普通皮革无异,整体光滑平整,触感比牛皮要更加细腻。
翻开这张人皮书,便能看见上面用鲜红的线绣上去的蝇头小字,那些符号果真如楚夭所说的一般,根本看不明白其中的意思。
但是拥有天书的宋从心,却能从中看出一些宝贵的信息。
【曾覆脊之书】
【欲免文字被污染、被曲改,以人皮为底,以热血渍丝透书而成,既为灵性之书。
妻绣夫皮,泪染血丝;覆脊而传,其温犹在;支骨书文,心传难断。
此书曰:“志”不为篡,“实”不可改。文死谏,武死战,古今将士死敌者,不可亡于后刃。今传脊书,宣悲锣鼓,问苍天,英魂何在?】
“志”不为篡,“实”不可改——显然,凡尘中也有人与宋从心一样,意识到了“桐冠城”的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