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伟笑着去厨房,拿一盒牛奶一盒罐头,又端一碟水果。李小光起身接过罐头,使唤陈大勇拿勺子。
陈大勇把勺子递给他忍不住唠叨:“你家没有?”
“你俩刚才去了,有什么?”李小光一边开罐头一边问。
俩人见他在屋里睡觉就没到处走动,坐在沙发上闲聊,一听到这边有人出来,他俩就过来了。
李小光见他俩真不知道:“我那边除了客厅就卧室东西齐全。厨房还是你们原先布置的那样,我没开过火。”没时间开火是其一,其次他不会做饭。他倒是会摊煎饼,可摊煎饼要准备很多东西,他懒得准备。
要不是为了休假清净几日,他连卧室都懒得布置。
朱红伟把三个朋友安排好就回卧室。他对象见他又进来就叫他出去。朱红伟就说:“不是外人。我在屋里你有事喊我我能听见。”
“我只想睡觉。”说到这里又想爆粗口,怀孩子的时候折腾她,生完了身体更虚,导致她一直以为是个小王八蛋。这几日经常忍不住看看,确定是个姑娘又觉得被调换了,姑娘怎么可能那么能折腾。
她把她的怀疑说给她妈听,何敏不客气地说:“像你!”
团团一个香蕉没吃完,门铃响了。陈大勇把朱红伟叫出来,“又是你同事啊?我们去书房。”
“不是。”朱红伟打开门愣住。何敏不禁问:“不认识了?”
“不不是,您请进。”朱红伟没怎么去过他岳父岳母家,毕竟没有举行婚礼,结婚证也是仓促办的,跟她不熟见着她就有些手足无措。
团团听到熟悉的声音看过去:“何姨?”见她身边还有一个赶忙起身,“伯伯?”
老两口愣了一下,何敏到客厅才反应过来:“团团什么时候回来的?早上买菜还碰到你妈,怎么没听她说啊?”
团团:“今早刚回来。”
何敏的爱人不禁问:“也没回家休息?”
团团点点头。
老两口很是欣慰,也不去看外孙女和闺女,坐到沙发上嘘寒问暖。
朱红伟倒两杯茶发现人家没空理他,他挠挠头回卧室。陈大勇和李小光相视一眼也移到卧室。朱红伟他对象小声说:“是不是跟见着亲儿子似的 ?”
三人一起点头。
过了十多分钟何敏的爱人发现很多问题团团没法回答,不是他不懂,好像因为保密不能说太多,见他因此为难,就起身去看看外孙女。
何敏见外孙女的皮肤比前几天好看,对闺女说:“过几日就好了。不许再嫌她丑。你刚出生时才丑。”
老两口待了一个多小时就走了。不是不想在闺女这里,主要因为朱家父母见着亲家拘谨。何敏讨厌仗势欺人的人,对朱家父母的谨小慎微满意,但跟他们在一起也放不开,与其双方都不自在,干脆避免接触。
如果让何敏再选一次,还是选择跟朱家结亲。何敏和她丈夫也没想过找门当户对的。闺女从商,儿子不在公安系统,只有女婿能用到何敏丈夫的人脉。当官的女婿过几年跟闺女离婚,闺女只能哑巴吃黄连。找个朱红伟这样的,一家子把闺女当公主伺候,因为工作性质朱红伟轻易不敢乱来。
? 如?您?访?问?的?w?a?n?g?址?发?b?u?Y?e?不?是???????w?è?n???????????﹒????????则?为????寨?站?点
朱家的表现也证明何敏没选错。
就在何敏的外孙女出生前一周,大院里也有个姑娘生个闺女,她妈从医院回来看到何敏想起她闺女也快生了,就跟她聊孩子的事,说亲家那边几个闺女只有一个儿子,现在她闺女生个闺女,亲家好像不高兴。
这两家门当户对,两家儿女还没结婚就亲如一家,可不像何敏跟朱家父母那么陌生。何敏以前还跟丈夫聊过,她和亲家大概不永远不可能像一家人。
何敏听了那家人的话也有些担心,所以闺女去医院那天她全程守着。护士出来说大人小孩都没事,朱家父母就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没问是男孩是女孩。
何敏的闺女出来,老两口才想起问男孩女孩。听到女孩,老两口也没变脸。看到了何敏,怕她多想,欲盖弥彰地补一句“男孩女孩都一样。”
何敏从医院回来告诉丈夫,朱红伟的嫂子送的鸡汤,说了朱家父母的神色,她丈夫不禁说:“门当户对又怎么了。”
何敏一听这话也意识到别人也在丈夫面前说过,不应该叫闺女下嫁。
话说回来,老两口到楼下正好碰到朱母的菜篮子满满的,朱父还拎着一条鱼和一只鸡。何敏不禁说:“别给她吃那么多。”
朱父笑着说:“我们问过医生,月子里吃好喝好身体好。胖了不好看等把身体养回来再减肥。”
朱母解释:“红伟的几个朋友也在,这些菜不多。”
何敏想起大小伙子饭量大,便笑着告辞。朱母叫她留下来吃饭,何敏就把丈夫推出去:“还没上楼呼机就响了。”
朱家老两口信以为真,因为张怀民就挺忙的。
回到家属院,看到张怀民的车在楼下,夫妻俩互看一下就去张家。
张怀民躺在沙发上看侦探小说,听到敲门声就说:“请进,门没锁。”
夫妻俩进来,张怀民慌忙坐起来倒水:“什么风把您二位吹来了?”
何敏的丈夫看着张怀民的气色和神态不禁摇头,也没比他大几岁,怎么一个像中年人,一个就是年过半百的老人啊。
张怀民的这位领导是副部级,俩人其实没差多少,但他比张怀民大六七岁,于公于私都是他老大哥。张怀民不得不放尊重:“出什么事了?”
何敏:“没事,刚才看孩子碰到团团,团团这孩子才回来,你怎么也不叫他在家歇一天?”
张怀民坐下:“今天周末,他的几个朋友都休息,趁机聚聚。”
何敏的丈夫朝沙发上看去:“你还看这书?”
张怀民实话实说:“抓嫌疑人要想想嫌疑人怎么想的。很多难办的案子都是跟地摊文学学的。虽然大部分案件不是为情为钱就是为色,但也有些奇怪的案子。”
他领导不禁问:“我怎么听说以前你办案都是先排查?”
“要先排查嫌疑最大的。如果像耙地一样耙了几遍,没有任何遗漏再用其他方法也不迟。”张怀民道,“虽然看这书,我还是坚信没有那么多高智商犯罪。智商高的人来钱快,何必亲自动手。”
何敏不爱听这些:“怀民,团团妈呢?”
张怀民:“她二大娘没了,刚才她堂弟过来找她,跟她堂弟烧纸去了。”
何敏怀疑她听错了:“她二大娘,你不去?”
“团团妈也不想去。”张怀民怕他领导误会,“前些年当倒爷赚了不少钱,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后来火车大/劫案把他们吓得不敢干,又觉着有个当公安的亲戚好。团团妈懒得理他们,碍于她大伯和小叔还活着,对她也挺好,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