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讨食方子,据范夫人所知,苏记早茶铺子里的早餐点心种类很多,她想了几天,决定把鸿泰早茶铺子每个月盈利分二成给苏家。
除了提供食方子,什么也不要做就拿二成盈利,在苏若锦的预估内,算是谈妥了。
苏若锦便把写好的食方子递给了范夫人。
苏若锦道,“给夫人的,比文山街的种类还要多些。”
这倒让范夫人没想到,她惊讶的望向小娘子,“为何?”
“京城比文山街更方便、更有食客。”
范夫人夸的心服口服:“小娘子大气。”换作是她,不一定有小娘子的魄力。
“夫人谬赞了。”苏若锦笑道,“夫人赚得多了,我不也赚得多嘛。”
话是这样说,但自古谁没防人之心,小娘子这样有魄力,要么是年纪小不懂,要么还有真本事。
范夫人倾向于后者,打交道几年,她算是看到了小娘子手中的本事,笑着点头,“好好,小娘子放心,每个月分成准时送到你家。”
“多谢夫人。”
食方子上把早茶点心分成八大类:包类、饺类、糕类,团类,卷类,饼类,酥类,其他等。
而包类最常见的就是包子了。苏记用的是小笼包子、蟹黄包子等,属于扬州早茶,给范夫人的是广式的,比如叉烧包、奶黄包等;
叉烧包外皮开裂不是切割而成,而是在制作过程中加入合适比例的白糖,蒸制过后自然开裂,口感宣软香浓有嚼劲,是广府人的最爱。
说到饺类,大家第一反应必然是水饺和蒸饺。水饺在一些茶楼里会有,但是广式茶点一般还是会以蒸制为主,鼎鼎有名就是虾饺,文山街苏记也有。
第三类是糕类,正所谓“步步高升”,糕类在早茶中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桂花糕、马蹄糕、枣泥糕、年糕等,其中马蹄糕以荸荠(马蹄)粉为原料制成。马蹄糕爽嫩弹牙,不时咬到切成细丁的马蹄,非常爽口。
团类常见的有艾糍、青团,当然不可能只有这两种,还开发了一些花样,比如用竹叶或是荷叶等包裹糯米面做成的团子,既好吃又有意境,精致的很。
说起早茶中的卷类,大家第一反应或许是春卷,但这里苏若锦给的是自家的特色——肠粉。
范夫人想苏家早餐铺的肠粉食方很久了,一直没好意思开口,没想到苏二娘这次给了,高兴的合不拢嘴,越发觉得小娘子有气魄。
“阿锦是个干大事之人。”
苏若锦:……干不干大事不要紧,要紧的有钱赚就行。
第177章 生日(加更)
至于饼类,大胤朝人最擅长这个,苏若锦也是给的南瓜饼、芝麻饼就不说了。
酥类点心大胤朝不多,但是一个千层酥就够了,只要会做这个,那只要稍加点拔,什么梅花酥、荷花酥、天鹅酥都可以制作出来。
当然这是明酥。
苏记用的是暗酥,比如蛋黄酥。蛋黄酥表皮光滑,咬下去酥脆可口,已经是苏记特色,这个没给范夫人。
点心种类之多,并不是几个大类可以涵盖的,比如苏家一直卖的烧卖等,不管是广式早茶,还是扬州早茶,除了这些点心,实际上还配肉丸、滚粥、清蒸排骨,而小菜类有腌的、渍的,还有白灼菜心等时令小蔬。
早茶的菜单不时会换,原因就是每个季节对应的食材不同,菜品也有差异。其次就是原汁原味。因为食材新鲜,不需过多调味。
“这个就要看夫人你请的厨子的功力了,看他们怎么为铺子开发新产品。”
小娘子说的对,范夫人深以为然。
最后,苏若锦笑道:“当然,除了吃的精致,最重要的比起觥筹交错,是让富贵闲人们享受早茶悠闲的时光。”
可不是嘛,京中各式酒楼、秦楼楚馆多如牛毛,茶楼也有,但早餐类茶楼还真没有,苏记算是开了先河,随着鸿泰早茶铺子开起,范夫人相信,以后的早茶铺子只多不少。
那就看谁占得先机,谁的点心精致好吃了,先机占到了,余下的就是厨子与铺子的运作了。
范夫人信心满满,这次肯定赚不少。W?a?n?g?阯?f?a?布?Y?e?í????ū?????n?2?〇?2??????????м
范夫人如何去忙,苏若锦是看不到了,但她一直等小郡王空闲,却没等到,就连花平也忙得好长一段时间没来苏家教毛丫功夫。
再次见到赵澜时,不仅三月过去了,连夏天都过完了。
九月初十,苏若锦生日,跟往年一样,自家人办一桌,没请客人,但左邻薛五郎见苏大郎请假回来,他也跟着一道回来,还买了礼物。礼物都送了,苏若锦当然把人留下吃饭。
右邻好闺蜜杨碧容也送了礼,苏若锦也去把人请过来一起吃饭。
苏若锦的生日竟比往常热闹,欢欢喜喜摆了一大桌子菜。
杨四娘还没来得及感慨自己有口福,苏家管事书同叔引了人进来。
“大人,二娘子,看谁来了?”
正准备入坐的众人齐齐朝餐厅门口看过去。
廊下灯笼光影里,少年人修长挺拔,一身淡紫色锦袍,矜贵俊逸,眉峰凌厉,眉骨线条却柔和,而那神采飞扬的双眼带着笑意扑面而来。
“老师,打扰了。”他拱手行礼。
“哪里……哪里……”愣过之后,苏言礼连忙把人迎进来,“听说谨之最近很忙,怎么有空过来?”
“刚巧忙完。”
“那正好,今天是阿锦生日,她们娘俩做了几个菜,坐下一起吃。”
“多谢老师。”
赵澜与老师寒喧完,转头,笑意温柔:“祝阿锦生辰快乐。”
双瑞在主人说祝词之时,双手捧上礼物到苏若锦面前。
苏若锦不好意思收礼:“小郡王太客气,来了就一起坐下吃顿饭,这比什么礼物都让人高兴。”
双瑞恭敬道:“还请二娘子收下。”
好吧,都捧到她面前了,不收也不好,苏若锦接过礼,甜甜的笑道,“多谢赵哥哥。”
苏三郎:……这不是我叫的称呼吗?怎么被阿姐抢了?
苏言礼抚额:……她的女儿就是个财迷,收人家礼之前‘小郡王’,收人家礼之后‘赵哥哥’,要是再给点好处,是不是能叫亲哥?
女儿财迷,程迎珍也失笑,打岔道,“小郡王请这边坐。”
“多谢夫人。”
赵澜坐到上位。
苏家来了个贵客,薛五郎与杨四娘有点尴尬,一个下意识靠近苏大郎,一个靠近苏若锦。
对于赵澜,虽然小半年没见,但苏若锦招待自若,也给了薛五郎与杨四娘二人安抚的眼神,示意他们不必慌张,就当寻常吃饭而已。
有了小郡王,到底不同,怎么也找不到寻常吃饭的氛围,一众人在矜持中等到最后一道寿面上桌。
这道面是苏言礼与程迎珍夫妻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