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夫人。”
说完就走了,走到门口还催促小厮赶紧替他穿斗篷撑伞。
这副样子,哪有一点大智若愚的姿态?
徒尧臣觉得是自己想太多了,他爹还是那个样。
而宋氏显然是已经习惯了,在客人面前纵然尴尬也有限,非常丝滑地再次赔礼。
卢氏是真不在意,见信王府的事情已经解决了,便直接提出了告辞。
至于除妖要收的牺牲,她觉得今日来信王府这一趟,基本没出什么力,礼金就算了,全当是结个善缘。
但宋氏却不这样认为。
在宋氏看来,如果不是大周氏先露了一手,震慑住了皇甫公子,人家根本不可能现身和他们平等对话。
就算红玉是他亲妹妹,他不会真的在王府伤人,但整天这么闹谁也受不了。
因而,宋氏立刻叫人封了一百两银子,说什么都要让他们收下,甚至连“老夫人不肯收,莫不是看不
上我这小小的信王府?“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
见她态度如此坚决,这钱若不收反而得罪了她,卢氏只好示意大周氏接了,笑道:“王妃的赏赐,别人求也求不来,老身哪有不要的道理?这两封银子全当是结个善缘,日后王妃但有差遣,只要不伤天害理,老身敢不从命?”
宋氏要的就是她这句话,顿时就觉得这一百两银子花得可真值。
她叫人套了自己平日乘坐的马车,将卢氏婆媳好生送回了戚里。
“诸位留步,我们就先走了。”
宋氏领着儿子和儿媳们,站在明堂里目送他们离去,转头对陈思道:“再过两三日,等晋王妃那边把府里的事情理清楚了,你就下个帖子去拜访拜访。你们是同乡,又是一样的年轻媳妇,凑在一起必然有话说。”
陈思点了点头,说:“儿媳知道了,三天后就写了帖子送过去。”
刘氏立刻表示:“拜礼的事弟妹不必操心,我会提前打理妥当的。”
陈思感激地对她笑了笑,“多谢大嫂替我操心。”
“咱们都是一家人,应该的。”刘氏脸上的笑容更真切了。
虽说他们是一家人,如今也没分家,身为管家奶奶的刘氏操心这些的确也算分内之事。
但受益人知道自己在受益,还明确地表达了感激之情,自然比那些把一切都当做理所当然的令人感到舒心。
刘氏不着痕迹地看了红玉一眼,心想:若是三弟媳妇也这么省心,可真是太好了!
=====
且不说信王府如何,只说瑶光使了点小手段,窝在徒景阳怀里睡了一夜,第二天醒来只觉得神清气爽。
景阳虽然觉得胳膊有些麻,但见妻子脸颊红扑扑的,洒满细碎笑意的眼睛里,漆黑的瞳孔满满倒映着自己,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顿时充盈在心间。
——原来,有妻子是这种感觉呀!
“不再睡会儿?”景阳自己都没发现,这一次不必刻意,他的声音就已经温柔似水。
瑶光摇了摇头,说:“不了,今天不是还得进宫去吗?还是早些起来吧。”
在景阳面前使什么小手段,都可以是夫妻情趣。但在长辈们面前,该表现还是要表现的。
更何况,皇帝和皇后本来就不是一般的长辈。
寻常人家的公婆若是不喜欢儿媳,顶多也就是厌恶她一个。当公婆变成了皇帝和皇后,可是真的会连累全家的。
不过晋王早已开府,他们夫妻都住在宫外。按照规矩,只每月初一十五才能入宫拜见。
也就是说,除了三节两寿之外,每个月只需要受两次拘束。
每月两次拘束,就能换来全家一辈子的荣华富贵,瑶光觉得,这个买卖还是很值的。
主子们要起身,王喜和燕姑姑立刻就带着人进来帮他们穿戴。
因着要用膳,两人穿得都很轻便,入宫的吉服要等用过膳之后再换。
如此一来,用膳前最麻烦的就是梳发髻。男子的发髻简单,王喜又是伺候惯的熟手,束发、拢网、包巾、插簪一气呵成。
因着他是新婚,王喜还特意在他头巾的一侧簪了朵黄金打成的牡丹花。
瑶光那边就比较麻烦了,等景阳那边都收拾干净了,转到内室一看,翠娥正拿着一缕假发往她真发里缠呢。
“王妃的头发已经够丰茂了,还要添假发吗?”景阳走过来好奇地问。
瑶光没敢胡乱扭头,只是用眼角的余光瞥了他一下,说:“咱们毕竟是新婚,又是头一次入宫,当然要怎么庄重怎么来。我又不想插戴太多首饰,就只好在发髻上做做文章了。”
“不想插戴太多首饰?”景阳眉毛微动,“难不成,王妃还是个生性简朴之人?”
——虽然两人接还触不多,但就他的观察,也不像啊。
瑶光笑了,还轻轻点了点头,揶揄道:“对,在外边就这样宣传我,其实我就是嫌重而已。”
“哈哈哈哈哈……”
景阳也乐了,笑过之后感慨道:“这世上的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哪里能辩得清楚?”
他不知又想到了什么,神色索然起来。
瑶光道:“别人的事清不清楚无所谓,还是先把自己弄清楚才是正经。你又不是哲学家,想那么多干嘛?”
“王妃说得是。”景阳点了点头,又疑惑道,“什么是哲学家?”
“就是研究世间哲理的大家。”瑶光随口答了,就问翠娥,“好翠娥,还要多久才能好呀?”
大清早就坐这么久,真累得慌。而且她还没吃饭呢,胃已经开始抗议了。
翠娥忙道:“王妃别急,马上就好,马上就好,这已经是最后一缕假发了。”
她的食指非常灵巧,瑶光的头发在她手中特别听话,想摆弄成什么样就摆弄成什么样,话音落下不久,一个庄重典雅的飞仙髻就梳成了。
“终于好了!”瑶光松了口气。
见她要起身,景阳忙上前伸出手,瑶光顺势扶着他起身,附赠一个甜甜的笑容,脆生生道:“多谢王爷。”
徒景阳便觉浑身舒畅,目光柔和地看着她说:“王妃客气了。”
瑶光又往他身边靠了靠,两人手拉着手肩挨着肩往外间走去,红绒已经领着十几个丫鬟,抱着保温的食盒走了进来。
吃饭用的八仙桌本来摆在侧间,但夫妻二人明显要在外间吃,王喜便着人抬了过来。以红绒为首的婢女们挨个上前,把保温食盒里的菜拿出来摆在桌上。
最后摆上来的,是两碗微带绿色的细长米饭。王喜特意来卖乖,“娘娘,这是秋日里圣人赏下来的碧梗米,一共才三十斤。王爷一直舍不得吃,只等娘娘来了一同享用。”
“真的吗?多谢王爷!”瑶光欢喜地道谢,灼灼的目光似乎要把他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