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道无情,根骨悟性桎梏了修为的极限,所谓勤能补拙,那都是在相同条件的情况下。
如文雯修炼一年,当铁新竹十年二十年,怎么比?
根骨悟性上天生的差距,根本不可能后天弥补。
陈光觉着吧,以自己的天分,那妥妥的得是一天入门,两天筋劲,三天骨劲,四天皮劲,五天大圆满成为文雯一样的文宗境,六天之后天下无敌吧。
罗马建成要七天,老夫无敌只要六天!
今晚没事就开工!
就是有个问题,文家传人里,比如文雯当初激发气感时,诵读的古文是南宋文天祥在狱中所作的《正气歌》。
但自己读什么呢?
也读《正气歌》吗?
这也未必,历史上大多数文家传人读的都是《正气歌》,但也有人读岳飞的《满江红》,也有人读辛弃疾的《破阵子》,又或者苏轼的《水调歌头》,更早一些的文家先辈,读《论语》、《诗经》的都不是没有。
读什么文章,并没有限制,只要感情可以投入,都能达到效果。
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文言文或者古文?
这天底下的文章,那不都是文章?
古人写的文章,现在看来是古文了,但一百年前,两百年前,甚至就在这文章写出来的那个时代,它还是古文吗,说成流行歌词都没毛病。
这样,口诀里的说法就不合理了嘛,就自相矛盾了嘛。
所以,对于前人的经验教训,我们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得辨证思考,得有自己的选择,自己的判断。
于是乎,陈光默默的从包里掏出爆米花6splus,先下了本《金瓶梅》电子书压压惊。
这也是古文,也很有文学性,文字也很有意境,只不过因为某些不可言说的原因而背上了一点骂名。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先试试看呗,没有效果再换《正气歌》嘛。
打定了主意,陈光又闲下来,简直百无聊赖。
可怜的文雯,如果让她知道神经大条的某人居然打算用《金瓶梅》来激发气感,恐怕要么自己给活生生气死,要么掐死陈光。
“我……我的头……”
就这时候,辛沁却突然缓缓睁开了眼睛,然后抬手揉着自己的太阳穴,胀痛得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