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此时日渐正午,好在今日阴天,算不得太热,御花园内又绿树成荫,煞是清凉。
等走到四面开阔处,周承翊突然低声问沈江霖:“沈爱卿,你说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夺了那些亲王府的家底,又不让人觉得朕刻薄寡恩呢?”
周承翊在帝王中是难得的好相貌,二十六七的年纪,英姿勃发、玉树临风,长久以来的礼仪教养是刻进骨子里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帝王威严与风度。
可是和他的身份相貌极为不匹配的,是周承翊刚刚的那句问话。
如此的赤裸裸,甚至是如此的狠辣,他要的不是一星半点,是所有家底;他针对的不仅仅是肃王,更是所有亲王。
既然打过一次没打疼他们,那就继续重重地打,打到他们疼为止!
沈江霖满意了。
不愧是帝王,不够心黑手毒,还成不了明主!
就是要一个既要又要还要,才够好!
而君臣之间,同样培养出了一些默契和信任在,若是周承翊不够信任沈江霖,他压根不会在沈江霖面前问出这个问题。
沈江霖可是起居郎,他完全可以将此刻周承翊的问话如实记录在起居注上,可正是因为周承翊相信沈江霖,才会在他面前如此直白地说出了自己的诉求。
沈江霖状似为难地思考了起来,周承翊则是低下头,将手虚握成拳,掩饰性地低咳了一声,显然也知道自己刚刚的话是过分的。
“陛下,不若,分而化之?”沈江霖同样小声道。
周承翊来了兴趣,挑了挑眉,示意沈江霖说下去。
“亲王们互相报团,又与朝臣勾连,侵吞土地、贪赃枉法,实在是愧对陛下的仁德,既然他们在受到陛下的警告之后,依旧不曾收敛,那不如就肃清封地,整顿吏治,让他们以后再无空子可钻。”
周承翊听了频频点头,他又何尝不想这样!
只是若这道政令敢今日颁布,明日这些人就敢造反,听着是解气,但是实操却不能够啊!
然后周承翊便听沈江霖继续道:“陛下可以颁布一道政令,将对所有四品官以上的官员进行一次廉政核查,尤其是对官员名下的土地进行清丈,若有发现瞒报者,降职一级,追缴罚银,若是有人能检举出他人一亩土地,那么自己可保留下相应亩数的土地,论为检举有功,陛下您觉得如何?”
周承翊送了沈江霖四个字:“官官相护。”
沈江霖笑:“确实如此,不过若是加以引导,让亲王们暗中检举以保其土地,再将他们检举的信息透露出去,那些官员们又会如何做?”
周承翊听到前半部分的时候眉头还紧锁,可是越往后听,越是双目放光——怎么就有沈江霖这样的人才!
明明看着风光霁月、温和有礼,可是说出来的主意一个比一个损!
但是官场之上,只会墨守成规做个翩翩君子办事,那是注定要吃亏的,只有像沈江霖一样做事不羁、但是想法缜密、计策一环扣一环的人,才能屹立不倒。
周承翊畅快地大笑了两声,拍了拍沈江霖的肩膀,对沈江霖越发器重了。
能想他之所想,急他之所急,为他完美解决问题的臣子,才是好臣子!
浓荫下君臣看似随意的对谈,却在三天后在朝堂乃至整个京城形成了一场飓风。
刚开始的时候,当周承翊对杨允功提出了整肃吏治、廉洁为官的要求时,大家虽然心里“咯噔”了一下,但是之后便见皇帝没有什么新的命令,杨允功对此事也是明显消极怠工的样子,联合都察院对百官进行松散的稽查,大家还松了一口气。
前阵子不少人刚刚出了一回血,正是肉疼的时候,若是再大肆稽查,大家真的是要掀桌子了,但是随着吏部和都察院的人都不积极,大家便明白了,这又是一场雷声大雨点小的常规整顿。
毕竟当年永嘉帝在世的时候是最喜欢搞这一套的,尤其是在最开始的时候,那个时候的整顿吏治整顿的天昏地暗,一直到永嘉帝后期的时候,双方都疲乏了,便渐渐地开始走形式了,每次找出几个站错队的倒霉蛋顶包也就是了。
周承翊是永嘉帝一手培养起来的,如今很多的政治手段和处理方式都和永嘉帝如出一辙,可以说到现在为止,周承翊一直在模仿着他父亲,尚未超越前人。
现在皇帝发出了这样的号令,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
只是这次稽查的重点在大家名下的土地,这又如何能查的到?狡兔三窟的道理他们如何不知?自然早就通过各种方式将自己的土地隐匿起来,能够让人查到的,都是问题不大的田产。
只是谁知道,渐渐地,大家发现了这个事情不对劲起来。
不知道是谁放出的风声,说是几个王爷正在纷纷将他们名下的土地供出来了。
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不相信,可是等到卓清都被下狱的时候,所有人都惊了!
卓清可是吏部右侍郎,是杨允功的左膀右臂,而且和杨允功一样是三朝老臣了,再过两年就可以退下来了,这个时候被下狱,实在是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之后是大理寺的人审理了此案,最后发现是毅王为了保全自身,将卓清给检举了出来。
而卓清的土地藏匿在谁的名下?正是肃王!
这个毅王是疯了吗?他难道就真为了这点田产,要和他们一众文官反目?
事情当然不是这样的。
毅王当时从沈江霖口中得到的消息是,陛下要对各个官员名下的田产进行稽查,已经查到了他名下替许多官员隐匿了土地,若是还想保住这个亲王爵位的话,就在必须在陛下面前再表一表忠心,他也好帮着他在陛下面前说和说和。
同时沈江霖告诉他了另外一则秘闻,那就是肃王和成王已经将他名下隐匿的一些田产告知了陛下,或许将会对他十分不利!
毅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简直就是肝胆俱裂!
他就说,前两日好端端的,为什么肃王和成王分别入宫,后来他去派人打听又什么都没打听出来,原来早就在背后阴了他一把,就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将他给卖了!
自认为被背后捅了一刀的毅王哪里忍得住,立马就写了一份检举的名单秘密呈给了周承翊,有了毅王的开的“好头”,再往下则是顺风顺水了。
毅王哪里知道,他新认识的“好兄弟”,不仅仅收了他的银子、拿了他的重礼,给他透露了不少御前可靠的消息,可偏偏这些消息九分真、一分假,最后将毅王弄了个昏头转向。
皇帝招肃王和成王入宫,告知了他们,他准备收拾毅王,若是他们谁敢透露半丝风声,那么就当同罪。
有了皇帝的事先警告,除非是彻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