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发展壮大,整个部落早就被绑在了大燕的战车上。
大燕要吞并羌戎,就属卫慕氏表现得最为积极。
卫慕族长正愁自己没办法多立几个功劳,这会儿听说野利氏和拓跋氏可能要掀起叛乱,他立刻表态:“区区野利氏和拓跋氏,还能翻了天不成,何须大燕出兵镇压。卫慕一族上上下下,愿为宋副使拿下逆贼。”
卫慕族长都表态了,李宜春也不好继续沉默。
即使明知道这是宋叙的算计,李宜春也只能表态道:“野利氏势大,他们就交给我吧。”
“好好好。”卫慕族长笑得合不拢嘴,对上野利氏他还有些心虚,但对上拓跋氏,他的胜算就大多了。
宋叙也非常高兴:“那大穆那边,就交给我们吧。”
宋叙这个计策,说白了就是化用“羌人治羌”的政策。
羌戎内部的问题,就丢给羌戎自己去解决吧,卫慕氏还得感谢我们给了他们立功表现的机会呢。
如此一来,大燕的精力就能放到防范大穆上。
宋叙有意设局,让大穆使节团误判形势,让他们误认为羌戎的形势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如果大穆愿意出兵帮助野利氏和拓跋氏,兴许就能够挽回颓势,保住羌戎。
为了把握战机,及时支援野利氏和拓跋氏,大穆势必会派出一支骑兵。
一路日夜兼程,人劳马疲。
燕羽军可以提前在他们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又是以逸待劳,保准能打得这支骑兵有来无回。
这样一石二鸟的计策,看似有些冒进,实则收益巨大,朝廷那边很快就同意了使节团的计划,命他们尽快行动起来。
与此同时,邱鸿振也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师的信件。
看完这封信件后,邱鸿振在原地呆坐许久,直到外头传来守卫换防的交谈声,他才恍惚回神。
他端起手边的茶水,也顾不上茶水已经凉透,用力咽进喉咙。
“丁景焕啊丁景焕!”
邱鸿振被茶水呛得连连咳嗽,他咬牙切齿:“你就不能提前知会我一下吗,现在才给我写信,你大爷的!”
当然,骂归骂,这不妨碍邱鸿振在震惊过后,心头涌起了一片滚烫。
平时没白给丁景焕送美酒啊。
丁景焕这家伙看着不靠谱,但有好事,是真的会拉兄弟一把啊。
邱鸿振重新折好信件,原本想贴身收好,但转念一想,还是改变主意,拿出火折子点燃蜡烛,看着烛火将信件烧透,灰烬也被处理得一干二净,这才吹灭蜡烛,转身走出房门。
一刻钟后,羌戎王帐里,李宜春看着突然造访的邱鸿振,眉梢微挑。
第171章 天降祥瑞。
也不怪李宜春会疑惑。
这些天里,与李宜春暗中联络的人一直是宋叙。
这位邱副使,他在公开场合见过对方不少次,但还从未在私底下打过交道。
“邱副使,请坐。”
李宜春礼数周全,命人给邱鸿振上了茶水,就等邱鸿振开口道明来意。
结果邱鸿振好像就真的是来李宜春这里喝茶的,一边喝着茶,一边热情地与李宜春攀交情。
“我与羌戎王也算半个熟人。”
“半个熟人?”李宜春道,“此话怎讲?”
邱鸿振道:“景元二十年,前任羌戎王叛乱时,我正好在永安县当县令。说来也不怕羌戎王笑话,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了圣人,后来也幸得圣人垂青,才得以追随圣人,有今日之风光。”
李宜春眸光一闪,顺着邱鸿振的话继续往下聊。
两人东拉西扯聊了足有半个时辰,邱鸿振才起身告辞。
李宜春盯着对面已经空了的茶杯,指尖轻敲桌面。
结合几位正副使在朝廷的立场,他慢慢琢磨出了邱鸿振的一点意思。
邱鸿振想要表达的是:虽然先前与李宜春联络的人一直是宋叙,但他才是太后的人?
……
邱鸿振离开王帐后,又悄无声息去见了桑玄清。
他在羌戎王庭人生地不熟,想要做成那件事情,必须要借助暗卫的力量。
而那件事情,不好对李宜春这个外人明说,却是可以向桑玄清透露一二的。
桑玄清听完邱鸿振的来意,瞳孔猛地放大:“这是何人的主意。”
邱鸿振微微一笑,看到旁人惊诧,他这个已经惊诧过一轮的人,反倒显得格外游刃有余。
邱鸿振抬手指天,肃穆道:“此乃天意。”
“不错。”桑玄清深吸一口气,重新坐回椅子上,“今天我没有见过邱副使。”
***
调兵的命令一送到行唐关,早已枕戈待旦的燕羽军立刻悄悄绕行出关,借着漫天黄沙的掩护,寻找合适的埋伏地点,准备给仓促前来的大穆骑兵一点小小的军事震撼。
羌戎王庭里,大燕使节团和大穆使节团几乎将面和心不和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李宜春举办的宴会上,野利族长当场拂袖而去,让局势变得一触即发。
而拓跋少族长在外遇袭,不治身亡的消息,更是彻底拉开了厮杀的序幕。
同族的血,是最好的投名状。
大燕要继续沿用“羌人治羌”的政策,但州府之地的官位始终是有限的。
谁能得到更好的职务,谁能继续领兵一方,谁的部落能在新一轮势力洗牌中占据更高的位置,就看谁在这场厮杀中立下的功劳更大。
暴雨雷霆,杀人夜。
兵锋碰撞的嗡鸣与撕心裂肺的喊杀,都化作这场厮杀的血红注解。
外头已经乱成一团,大燕使节团落脚的府邸也是灯火通明。
没有人能在这样的雨夜里安然入睡。
不过使节团成员们也不担心自己的安危。
早在动乱爆发前,李宜春就派了一支精锐士兵过来护卫,确保使节团上上下下不会受到乱军的惊扰。
“开始了。”
不知是谁幽幽叹息了一声。
他们都很清楚,等到这场动乱被彻底平息下去之时,此次出使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这场动乱一共持续了七个昼夜。
野利氏和拓跋氏节节败退,死伤惨重。
仅剩的残部在两族族长的带领下,原本还想硬撑,等待大穆使节团口中的援军抵达。
岂料他们千盼万盼,盼来的却是一面飘扬的黑色“羽”字旗。
旗帜凌空招展,猎猎作响。
旗帜下方的黑甲军队宛若一股黑色洪流,带着惊天的煞气与慑人的血气。
——燕羽军,到了。
燕羽军不仅自己到了,还来到了一个惊人的噩耗:大穆派来支援的骑兵,已尽数被燕羽军截杀。
野利氏和拓跋氏本就是残兵败将,如今还成了一支孤立无援的孤军,将士们所剩无几的战意被彻底消耗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