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因为怀有身孕,并未随驾前往苍州。
几月过去,乐平长公主顺利诞下一女,如今正在长公主府里坐月子。
贵太妃这几个月一直住在长公主府里照顾女儿,听说霍翎回京了,连忙进宫给霍翎请安,向霍翎道喜。
霍翎笑道:“回京路上就收到消息了。你来得正好,我已经命人收拾出了礼物,你回长公主府时,一并给乐平和孩子带回去。”
贵太妃道:“那我就替乐平和孩子
谢谢娘娘了。等乐平出了月子,我让她抱着孩子进宫给娘娘看看。”
霍翎道:“不急,让乐平先好好坐月子。”
又问贵太妃有没有给孩子取名。
贵太妃自然是说没有。
霍翎道:“那你们别急着取。眼下就快要到年底了,到时我带着这个孩子去皇陵祭祖,让先帝也见一见她。这可是先帝的第一个外孙,他九泉之下若是知道了,肯定高兴。”
贵太妃笑得合不拢嘴,外孙女能得太后娘娘看重,那当然是好事。
送走贵太妃,霍翎开始处理其它堆积的琐事。离京几月,还是有不少事情需要她过目的。
季衔山也恢复了繁重的课业,埋头苦学经世治国之道。
等霍翎忙完那些琐事,她才召阳安长公主进宫。
阳安长公主和乐平长公主感情深厚,两人的长公主府又离得很近,这些天总跑去乐平长公主府逗弄孩子。
霍翎的人去找她时,她正在乐平长公主府跟奶娘学习该如何抱孩子。
“母后,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阳安长公主给霍翎请安。
霍翎不急着说正事:“你刚从乐平长公主府过来,孩子怎么样了?”
说到外甥女,阳安长公主脸上不自觉露出笑容:“好着呢,生得与大姐姐有几分相似。不过大姐姐说她闹腾,半夜吵得人睡不着。”
霍翎笑道:“这性子不像你大姐姐。”
阳安长公主连连点头:“可不是嘛,大姐夫是将门出身,这性子怕是随了大姐夫。”
想到乐平长公主要她带的话,阳安长公主又道:“大姐姐原本也想跟我一起进宫的,不过她怕母后找我有要紧事,就托我告诉母后,明日上午她再带孩子进宫给母后请安。”
霍翎道:“那明日上午我给安儿放半日假,他也一直念着你大姐姐的孩子。”
说一回孩子,霍翎才回归正题:“慈幼局的事情,你应该有所耳闻吧。”
这件事情在苍州传得很广,阳安长公主当然听说过。
母后忽然找她进宫说起此事,难道是为了……
阳安心中冒起一个猜测,整个人都坐不住了。
“母后,我听闻您有意在京师和苍州两地各设一所慈幼局,难不成您想将京师慈幼局的事情交给我来办!?”
霍翎问:“怎么样,有信心办好此事吗?”
惊喜来得太过突然,阳安整个人都轻飘飘的。
其实前几年霍翎也经常安排事情给她做,但大都是让她跑个腿露个面。
真正重要的事情很少让她经手。
※ 如?您?访?问?的?网?址?f?a?B?u?y?e?不?是?ⅰ???ū?????n?????????????????м?则?为????寨?佔?点
更从未有过这种,让她从无到有负责一件事情的经历。
阳安当场应承下来:“母后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办的。”
霍翎道:“我相信你的能力。两地的慈幼局会试行一段时间,只要没出什么岔子,就会慢慢推广至其它州县。所以你要是表现好了,我会将后续的事情一并交到你手里,甚至是收容老人的安老局,收治病患的安济局,也都可以交由你来负责。”
霍翎描述的远景实在太过美好,阳安刚刚冷静下来的心,又再次沸腾。
但这么多年过去,阳安也算是历练出来了。
她深吸一口气,尽可能保持镇定与理智:“母后,怎样的表现,在您眼中才算好呢?”
霍翎唇角含笑,很满意阳安的这个反应:“我从当上皇后那一年起,每年冬天都会在京中设棚施粥,也组织过几次捐款捐物,那些命妇女眷都在积极响应。国库的钱,早在年初时就各有安排,不能一味依靠国库拨钱来创立慈幼局。”
各府女眷的能力不容忽视。W?a?n?g?阯?F?a?布?页?ì???ü?????n?Ⅱ????????????ò??
以前看不到她们的能力,是因为没有一个合适的场合让她们冒头。
慈幼局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慈幼局的摊子想要越铺越大,就需要有更多的人手。正好能借创立慈幼局一事,看看各府女眷里有没有那种敢于表现、积极任事之人。
阳安眸光一闪,道:“母后说得是。若是完全依靠国库拨款,慈幼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推广出去。我回去以后,会设一个宴会,宴请各府女眷,看看她们是否有意一起加入到慈幼局做善事。”
霍翎抿了口茶水:“论起办宴会,宗室里,还得是宁信大长公主最有经验。”
听到霍翎提起“宗室”和“宁信大长公主”,阳安先是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
是了,她年纪轻,辈分浅,由她来办宴会,哪里有以宁信大长公主的名义来办更好呢。
“这件事情想办得好,还得由母后牵头,再请姑母出面办一场宴会,我这个小辈就负责在旁边敲敲锣,跑跑腿。”
霍翎看她已经心中有数,就没有再继续提点。
只要大方向没有出问题,一些小的细节,让阳安自己发挥就是了。
……
宁信大长公主每年办的宴会,没有十场也有八场。
侄女找上自己帮忙,为的还是做善事,她自然没有往外推的道理。
有宁信大长公主帮忙搭台,阳安长公主这一出戏唱得极好,各府女眷都很给面子地来参加宴会。
宴会过半,宫里还来了人。
无墨送来了霍翎赏赐的美酒,以及一万两银子。
这笔钱是从霍翎私库里拿出来的,全都捐给慈幼局。
太后娘娘如此大手笔,各府女眷当然也要有所表示,一时间,捐钱的,捐物的,出力的,响应者不绝。
阳安长公主还拍着胸口保证,等到京师慈幼局建成了,她会在慈幼局门口立一块碑,将所有捐过钱、出过力的女眷名字都刻在碑文上面,让受过她们恩惠的孩子们,都能感念她们的恩德。
这可把各府女眷高兴坏了,没想到自己还有立碑著文的机会,听着就光彩。
朝臣们收到风声,除了在心底嘀咕几句,也不可能站出来反对自家女眷跟着太后、大长公主和长公主一起做善事。
有人欢喜,自然也有人忧愁。
在阳安长公主为了慈幼局之事奔走各方时,陈浩言也收拾好了行李,准备趁着洛河还没冻结前乘船南下,去江南各地巡视。
洛河岸边,亲朋好友前来送别。
该说的话,该交代的事情,陈浩言早就说过、交代过了,所以这会儿他也没有多言。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