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4(1 / 1)

能维持生计了的,但是谁能想到自己儿子饿死在他赴任前夕。”

李倩看着天幕,好像是触及到了另一个世界。

他生在皇家,长在皇家,他出生之时这大唐就已经处于盛世,他实在难想萧瑟寒风之中冻死在街头的尸体是真正出现在长安的画面。

“这就是书上说的,民生之艰吗……”

李倩喃喃自语。

李瑛叹了口气。

他早年间有不受宠的经历。彼时天幕尚且没有出现。

小时候看过太多的冷眼,他一个皇子过的是那样的日子,更何况那些百姓呢。

“父亲,我看着天幕上饿死的百姓,心里有些难受。”

李倩如是说道。

“宫殿中的珍馐换成普通的食物,就足以让街头的百姓吃饱,而不盘剥百姓,百姓也有余钱买衣服御寒。”

“说的不错,是这个道理。”

天幕之中的杜甫在怀疑自己的理想,可这个被怀疑的理想却在李倩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只待合适的时间,就能破土而出,抽出幼苗。

这棵种子或许能种成参天大树。

【杜甫面对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怀疑,更是这十年如一日周围人所有人的怀疑。】

【“取笑同学瓮,浩歌弥激烈。”杜甫的同学会曲意逢迎,他们适应当时污浊的官场,他们更会应和宰相杨国忠的需求,所以他们都有了高官厚禄。】

【而站在高处却不肯为江山社稷有所作为的他们转头开始嘲笑杜甫,嘲笑他的穷困潦倒,嘲笑他的没有出息,更嘲笑他的梦想。】

【在一个人离自己的理想无限远,远到仰头来看都吃力的时候,这个理想就不再被称之为理想,世人更愿意称呼它为奢望。】

【那时的杜甫在他的同学眼里,就是这样满怀奢望而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呜呜呜不许,不许这么说我的子美。]

[是李隆基不行,是杨国忠奸臣当道。]

[但说句实在话,杜甫是诗圣没错,可他的政治能力还是有待商榷的。]

[杜甫还是更适合那种能告诉皇帝哪里出问题的官,而不是去解决问题的官。]

[才华出众的诗人往往都缺点实干能力。]

一直在恶补自己实干能力的张九龄:……

好像被一些没有恶意的话中伤到了。

这话是没错,但是多少不是那么好听。

可这话他得承认,确实是对的。

且不仅仅是他一个人有这样的问题,诗人大多都更偏向于理想主义。

张九龄又想起了什么,抬头看了一眼贺知章。

他……是个异类。

贺知章四平八稳地站着。

能笑到最后还得是靠一个苟字啊。

他倒是没有什么宏大的家国天下情怀,他更想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因而适应官场的速度也很快。

但杜甫……

若是在政治清明的时候,他或许能有一番作为,但那时奸臣当道,这样如在一泓清水之中诞生的杜甫,注定是没办法在那样污浊的官场生存的。

李隆基眉毛又拧成了虫子。

他愁眉苦脸,开始思考。

若杜甫真的像天幕说的那样,不具备很好的实干能力,那就不能把他放在像宰相一样重要的官职上。

那到底放在哪里合适呢?

百官摇头叹气。

他们设身处地想了想,抱着这样一个望不到头,几乎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的理想,他们是会放弃的。

别说坚持十几年了,就是坚持个一年都够呛。

“我等凡夫俗子到底还是不能跟诗圣相比啊。”

“确实不能,也难怪他是圣人了。”

【但杜甫从来都没有被这样的嘲笑给击倒过,他“浩歌弥激烈”,他胸腔中的那团火始终在烧,哪怕这在燃烧他的生命,他也一刻都不会停止。】

【所以他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民生疾苦,所以他在自己的孩子去世也依然能写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句子。】

【杜甫在这首诗中用了极为强烈的对比手法,笔触相当老辣,他写骊山,写富人们通宵达旦的酣畅宴饮,在众人皆以为这宴会是高潮的时候,他笔锋一转,锐利笔尖直指宫殿外的严寒下的路边。】

【这急转的笔触没有将整首诗的情绪掉下来,反而用一句“冻死骨”将读诗之人的情绪推向了最高峰。】

【这就是诗圣杜甫最鲜明的特点——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先是把这繁盛之景扬到极致,然后在倏忽之间,又将其抑到了极致。这是顿挫。”

张九龄往前走了两步,将这句诗在嘴里反复品味着。

“实在是精彩绝伦!杜甫拿着好一支老辣的笔!”

宇文融好学:“那何为沉郁?”

张九龄看了宇文融一眼,也给了宇文融一个赞许的目光。

好学,与从前大不一样了。

因此张九龄也愿意为宇文融解答。

“宇文公读完这句诗,是什么感觉?”

这话是在问宇文融,但是在场文武百官都听到了张九龄的话。

所有人都跟随着张九龄的问题叩问内心。

读到这句诗,究竟是什么感觉。

天幕上冷风依旧在呼啸。

而一道鲜丽的朱门阻断了两个世界。

门内,是冒着热气的筵席,门外,是已经冷透了的尸体。

所有人心尖都觉得寒冷。

这样强烈的对比让他们这些“朱门内”的文武百官只觉得内心像是被池塘下的淤泥给堵住了。

宇文融没文化地形容到:“很难受,呼吸都变得难受起来。”

张九龄笑道:“这就是杜甫的沉郁。”

“杜甫正是怀着这样沉郁的心情写诗的,因而你能透过杜甫的诗句来感杜甫之所感。”

“为了能让读诗人都体会到这样的沉郁,杜甫心中的难受只会比你多,而不会你比少哪怕半分。”

[被人嘲笑也不还嘴也不生气,杜甫脾气真好。]

[这就是他到老都被小孩欺负的原因吗?那群死孩崽子偷杜甫的茅草!]

[我每次读杜甫诗的时候,都觉得很无力。]

[无力的其实不是杜甫的诗,而是生活啊,扎根平民间的杜甫才最懂百姓了。]

[这个世界需要这样的诗人。]

颜季明感叹:“照这么说,这人世上也仅仅只有一个杜甫。”

诗人是多,但像杜甫这样扎根下层的诗人不多。

扎根下层的诗人也有,但是但是像杜甫这样在穷困潦倒之时依然心怀天下的,绝无仅有。

【“老妻既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杜甫与妻子孩子相隔两地,他时时刻刻都在想念着着家人。诚如他所言,“谁能久不顾

最新小说: 吴医生,干脆这样 误用网恋男友亲密付后 求爱莫斯科 新王登基[电竞] 因为摸鱼被迫拯救世界[综原神] 樊青 御前姝色 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 恋爱请不要靠骰子决定 抢来的夫君真甜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