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1(1 / 1)

翰,他评价:像华美的玉器,灿烂珍贵,但多有瑕疵。若能去其所短,扬其所长,也是一时之秀。】

【如果说,李峤、崔融、宋之问这三个人大家相对来说没有这么熟悉,那么后面两个人,张九龄和王翰,想必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了。】

W?a?n?g?址?f?a?b?u?页?ì????ü?????n????〇???????????ò??

[张说点评了那么多人的文章,但是其实我完全没背过张说的作品,茫然挠头。]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啊,我小时候背了那么多遍的诗。]

[九年义务教育的必备篇目,哪个中国人不会背啊?]

[一个张九龄把我炸出来了。]

[你要是说张说,我不熟悉,但是你要跟我说张九龄,那我就不困了。]

[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我落泪了。]

未来开元盛世最后的贤相张九龄,现在尚且只是一个中书舍人,他原本是一手执笔,一手拂袖,在纸上写着天幕说的话。

但此时,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他的身上。

他自己也被震惊了。

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

宰相?他张九龄,会官至宰相?

众人的眼光是千万般的羡慕,恨不得自己化身张九龄,以身替之。

百官掐胳膊拧大腿的,只恨自己的父母为何不给自己取名为张九龄。

这是被天幕认定的宰相啊,那就是按照历史轨迹,必定会发生的事情。

面前这个小小的中书舍人张九龄,在几年、十几年后,会走到他们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还愣着干什么啊?现在不和张九龄打好关系,等到人家当宰相了可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此时的张九龄在众人眼里犹如一个香饽饽。

每个人都想凑上去和张九龄贴贴。

饶是风度翩翩如张九龄,此时也被这场面给吓了一跳。

众人倒是没有干什么,他们甚至也没说话,但是那眼神像是具有实质性的动作一般,他已经能感受到自己被百官围住的火热氛围了。

张说暗暗咳嗽一声,摆出了文官之首的架子,环视了一圈。

众人的火热的心思这才渐渐歇下。

谁不知道张九龄和张公交好,张公培养张九龄的意思十分明显了,张公这是让他们收敛些呢。

张说心里并不介意张九龄为相这件事。

他老了,自然该有年轻的人上台。

姚崇的故事教会了他,人该服老,在高位呆太久容易迷失自己,像姚崇那般,迷失在恩宠之中,错误估计了他自己和陛下之间的关系,最终被批罢相。

况且子寿极具文人风骨,他和姚崇那满心算盘的人到底还是不一样的。

同子寿相处了那么久,他是怎样的人,他最是清楚了。

李隆基在看到“开元盛世最后一位名相”的时候,眼睛“噌”的一下就亮了起来。

这桥段他熟悉啊。

他是怎样知道姚崇是与他携手开创开元盛世之初局面的那个宰相呢?

是第一次出现的天幕,明晃晃把这个事实告诉了他。

事实也的确证明,姚崇的能力是突出的。

天幕没有驴他,天幕说姚崇能用,那姚崇就是能用。

现在,这熟悉感觉又来了。

张九龄也是宰相!

只是这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个名相,让他还是心有疑虑。

这究竟是夸他的意思,还是骂他的意思?

这开元盛世究竟是因何而结束的呢,是因为张九龄做的不好吗?

李隆基把张九龄的名字记了下来,然后往大殿内张望。

高力士当然明白李隆基想看什么,他想看张九龄。

于是高力士在李隆基身后开口:“陛下,张宰相后一排坐着的那位,就是张九龄。”

借着高力士的描述,李隆基找到了张九龄。

这一看不要紧,他荣辱不惊坐在那里的风度,着实把李隆基给惊到了。

不知道是不是天幕之言给他造成的心理作用,端看张九龄的姿态,李隆基便直觉他以后注定不凡。

这更让李隆基重视了几分。

他在纸上,张九龄的名字旁边,写下有待观察几个字。

自此,张九龄的名字进入到了李隆基的视线。

另一边。

要说张九龄不愧是宰相的预备役,更不愧是得了张说青眼,倾力提拔的人。

实在是沉稳至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文人态度在他身上展示地淋漓尽致。

他并没因为未来可能当上宰相这件事而喜不自胜,与这件事相比起来,他更在意那一闪而过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好诗!

可是……诗是好诗,但这首诗他未曾写过啊?

张九龄皱了皱眉,感觉不属于自己的脑子要长出来了。

他仔仔细细回想了自己所作是诗,确信这句诗他没有写过。

张九龄对现在的自己还是有一个清晰的认知的,他自认为现在的自己,是写不出这样的诗句的。

但后人说了,这首诗他们从小便在背。

“义务教育的必备篇目……”

“必备篇目……”

他张九龄的诗,经千百年后,已经到了人人传诵的地步了吗?

张九龄坐在那里,总觉得有几分不真实。

此时的张九龄尚且不明白自己之后是走到了何种高度,也不知道这句诗是因何而作出。

这史册之上寥寥几笔的年月,在后世之人的眼中不过是瞬息间的事情,可这之于张九龄,就占去了他人生好大的一部分。

张九龄现在觉得他作不出这样的诗不要紧。

终有一日,他经历了所有能经历的事情,拥有了现在的他所没有的阅历,在某日夜晚辗转难眠,披衣起身,来到庭院之中抬头看到这每月如一的月亮,将这首诗脱口而出的时候,他就能明白,原来现在的自己已于不知不觉间,站到了曾经以为永远不可能走上的文学高度。

[朋友们,还有王翰啊,只有我注意到了吗?]

[你不是一个人。]

[王翰,有点熟悉啊,我是不是也背过他的诗啊?]

[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啊。]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首诗我也背过!你要是说这诗我觉知道他是谁了。]

此时,大殿之中,张说、贺知章还有张九龄三个人你看看,我看看你。

天幕这首诗,熟悉啊。

这不就是前不久在王翰家中听他吟诵的那篇吗?

他们刚在王翰家中,听到他本人吟诵完毕,现在来到大殿,就在看到天幕把这首诗公之于众。

这倒好,省去文人间传诵的时间了。

托天幕的福,这首诗的流传,一步到位了。

此时在家中正喝酒看胡姬

最新小说: 吴医生,干脆这样 误用网恋男友亲密付后 求爱莫斯科 新王登基[电竞] 因为摸鱼被迫拯救世界[综原神] 樊青 御前姝色 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 恋爱请不要靠骰子决定 抢来的夫君真甜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