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的能力, 能帮李隆基排忧解难, 而是因为他品性高洁, 光站在那里,就是一根标杆,起到了给所有文武百官树立榜样的作用。如果此时卢怀慎继续坚持己见,不顾百姓的性命,心里想的只是能否保全自己,他还会是这个标杆吗?卢怀慎只是没什么能力,但是他并不傻,所以最终他还是闭嘴,不再继续反对姚崇。】
[哈哈哈,姚崇他不仅不信鬼神,他还不信佛。]
[他真的,我哭死,好坚定的唯物战士。]
[卢怀慎这个反抗也没有什么力度。]
[再次感叹姚崇的嘴巴真的很厉害。]
[信佛可以理解,但是把动物的命放在人命之前就有点离谱了。]
[卢怀慎有些分不清主次了。]
宣政殿前,卢怀慎看着天幕,再次深感灭蝗一事上,自己出言反对姚公,到底还是做错了。
于是他再一次作了长揖:“是我糊涂了。”
姚崇赶忙又伸手给卢怀慎扶了起来,客套道:“卢公仁慈。”
他又补充道:“事情已经过去了,如今蝗灾也过去了,卢公不必介怀。”
张说将此尽收眼底,又翻了一个白眼。
李隆基刚刚见这尴尬的气氛,正准备说些什么,没想到这尴尬气氛又自己消融了。
想来还是他的这两位宰相选的好啊,不闹矛盾,相亲相爱。
说到底,还是他有眼光。
【姚崇不仅仅将灭蝗的政令发布出去,并且还将灭蝗的情况作为一项衡量刺史工作的标准,赏罚分明,这样以来,各州刺史都不敢耍什么心思了,只能老老实实干活。所以尽管这个蝗灾持续了两年之久,但确实没有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粮食产量也算是稳定下来了。】
【总结一下,姚崇的“十要事说”以及他对吏治的整顿,还有治理蝗灾,是他的三个功绩。我们从中能看到,他有一种虽九死其尤未悔的精神,踏实,务实。于宏观之上,他将整个朝堂的状况尽收眼底,根据当时政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十要事说”,在微观上,他又根据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提出更加详细的四条政策以整顿吏治。】
宣政殿前,一向稳重的姚崇激动起来。
来了来了,开始总结了,开始总结他的功绩了。
他姚崇的功绩,这整个长安城的人都能看到。
姚崇坐在案几前,不知道是双手交握好,还是以手拿笔更好。
他若是拿笔记下天幕之言,会不会显得他有些虚荣?
罢了罢了不记了。
大家都在看他,他感觉到了。
哎呀,这么多长久注视他,甚至于仰望他的目光齐齐汇在一起,确实让他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
姚崇脸上没有表情,刚正不阿的模样,背却挺地更直了。
他仔细品着天幕的话,三件功绩,“十要事说”、整顿吏治,治理蝗灾。
? 如?您?访?问?的?w?a?n?g?址?F?a?b?u?页?不?是???f?ǔ???ε?n?????????⑤?.?????M?则?为?山?寨?站?点
只是为何只总结到了治理蝗灾?
他的功绩仅仅三件吗?
就是治理蝗灾,也是前两年发生的事情了,如今蝗灾基本结束,政局也稳定下来,他能感觉到陛下对他越发信任起来。
在这样的信任之下,他当然会更尽心辅佐于陛下,他必然能创造出更多令人仰望的功绩。
天幕难道不说说他未来做的一些事情吗?
姚崇如钢铁一般面无表情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丝龟裂,他有一些不好的预感,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此时姚崇的儿子姚彝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天幕讲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什么倪若水,什么卢怀慎,不是他爹,不感兴趣,不想听。
姚彝提前与他的夫人说好,等天幕讲到了重要的地方,就把自己喊起来。
接着将厚毯子一直盖到脖子底,躺在摇椅上就睡着了。
在天幕说到“总结一下”的时候,姚彝夫人觉得,这大约就是重要的内容了。
于是他把姚彝给晃醒。
姚彝一头雾水,脑子还是一团浆糊,但是耳朵已经开始工作了。W?a?n?g?址?f?a?b?u?y?e????????ω?e?n??????②??????c????
“三个功绩。”
“虽九死其尤未悔的精神。”
“踏实,务实”
姚彝瞬间清醒。
哦呦哦呦,这是在说他爹呢!
这是天幕对他爹的总结是吗?
这天幕是要被全长安城的百姓都看到的是吗?
陛下是否也会看到?是的吧?
虎父无犬子啊!
希望陛下也看看他,他是姚崇的儿子,他也不会差的!
此时,与姚彝一并兴奋的还有姚异,他手舞足蹈快乐的不行。
这样功绩显著的人,是他爹啊!
感觉这样的爹可以保他一辈子衣食无忧,不,不单单是衣食无忧,他还要过上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奢靡日子。
他爹声望越高,他就能得越多的钱呀。
姚异只觉得喜悦的情绪在心中积聚,越来越多,溢出胸腔,马上便要喷薄而出。
快乐!
【开元四年,在蝗灾结束之后,李隆基对姚崇的信任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在之前我们便说过,他们君臣之间,着实难遇。姚崇为李隆基尽心办事儿,李隆基对姚崇能差吗?当然是不能的。有一次姚崇生了病,李隆基见不到姚崇抓心挠肝,仅仅一天就派了几十个人去探望病情。姚崇不在,政务落到了源乾曜的身上,源乾曜是姚崇的新搭子,并不是卢怀慎干的不行,开元四年的时候,卢怀慎因病辞官,不久后就去世了。】
[一天派几十个,李隆基他真粘牙啊。]
[也可能是记载的时候为表达李隆基对姚崇的信任,搞了些夸张的手法。]
[这段时候他俩感情好是真的。]
[前面的我建议你轻易不要说他俩感情好。]
[有反转吗?]
弹幕的注意力还是在姚崇和李隆基的关系上,但是宣政殿前,看着天幕的人,注意力就不在于此了。
一向没什么存在感的卢怀慎傻了。
天幕说什么了,他没看错吧?
开元四年,卢怀慎因病去世?
他是卢怀慎没有错,开元四年,就是今年啊?
天幕说他要死了?
古人的生死在后世人眼中是必然发生事情,后人们知道他们生于几年,又于几年去世,他们知道太多太多历史人物的死亡日期,对后人来讲,这是历史,这是已知,这是必然发生的事情。
那只是历史书上,简单的几串阿拉伯数字符号。
可对于古人来说,这是当下,这是未知,这是他们不知道何时会发生的事情。
那不是书册之上寥寥几笔的文字,那是他们实实在在,正在走的人生。
因此,不仅是卢怀慎震惊迷茫,宣政殿前的众人都唏嘘不已。
李隆基看着天幕,又看了看这个当了一辈子标杆的卢怀慎,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