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说话,所以不能让二人一同辅政。因此韦后以强硬的手段,无视了这份诏书。】
【诏书虽然没有施行,但是可以说,这份诏书,是上官婉儿和韦后并非一派的证据,是她心向李唐皇室的证据,凭借这诏书,完全可以让李隆基饶她一命。】
【但是偏偏,就在李隆基看过诏书之后,干脆利落将上官婉儿斩于旗下!】
伴随着天幕这声干净利落的“斩于旗下”,看着天幕之人都缩了缩脖子。
长安街的百姓看着天幕,呆住了。
莫说是皇家秘闻,就是寻常人家的八卦,那也是值得听一耳朵的。
他们听得格外认真。
“乖乖,里头还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当皇帝的都有几把刷子的啊。”
“可是为什么要把上官婉儿杀掉吗?她不是用诏书表明了自己向李唐皇室的心了吗?”
文人们险些将自己的手腕掐断。
快说啊,陛下为何要杀了上官婉儿?
她明明有保命的诏书,她明明不是韦后一党。
哪怕那诏书并没有施行,也不该落得被斩于旗下的结局吧!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李隆基在上官婉儿死后,都要将她的墓给掘了,挫骨扬灰?
宣政殿前,心思缜密,为官颇久的一些大臣都猜出了原因。
他们看了看站在最前面的李隆基,又看了看天幕,千万句话最终只余一声叹息。
天幕之上,不算清晰和稳定的画面里,人来人往,那刻着上官婉儿墓志铭的,有千年历史的石头,就静静放在那里。
【公认为韦后一党的上官婉儿为何要立这样的一份诏书呢?又为何在政变之后获得了平反并拥有了谥号呢?又为什么,上官婉儿在出示了这份诏书之后表明自己的忠心之后,李隆基已然如此决绝,甚至一刻钟都没有等杀掉了她呢?】
天幕一连抛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字字直接戳在了众人的心上。
太极殿前,文武百官仗着陛下不会回头,伸直了脖子,拉长了耳朵。
是啊,为什么呢?w?a?n?g?阯?F?a?B?u?y?e?????????ě?n?Ⅱ?????????.??????
后宫之中,本各自坐着的嫔妃放下手中的瓜子站了起来。
是啊,为什么呢?
头发胡子皆已花白的沈佺期擦了擦眼泪,佝偻的身子都更直了些。
是啊,为什么呢?
长安街上,小贩不再沿街叫卖,呆呆看着天幕。
是啊,为什么呢?
街上各个店铺不再开门做生意,掌柜的店小二都出来了。
是啊,为什么呢?
酒楼里的客人停下了夹菜的筷子,从窗户那伸出脖子往外看。
是啊,为什么呢?
炒菜的大厨拿着大勺就跑了出来,火都忘记关。
是啊,为什么呢?
文人们扼住腕生怕听到什么让自己难以接受的原因,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天幕。
是啊,为什么呢?
李隆基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他能预感到天幕要说些什么。
天幕这是要与朕为敌。
朕要完蛋啊!
李隆基捂着心脏,感觉自己受到了刺激,马上就要垂直倒地了。
众目睽睽之下,神音一字一句,掷地有声。
【李隆基为何看过诏书之后,立刻杀了上官婉儿?】
【因为,这份诏书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一同所写。】
【因为,为上官婉儿平反,是为太平公主所为。】
【因为,婉儿墓中的这正书三十二行,满行三十二字,全文九八十二个字的墓志铭,是为太平公主所撰!】
【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所属一派。】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之情谊被史书抹去,被掩埋地下长达一千三百多年,而在婉儿之墓被发现之时,这份千年前的情谊才终于被世人所知晓。】
【这是在婉儿之墓出土后,一个真真正正与史书完全相悖的发现。】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关系被误解了一千三百年,她们惺惺相惜深厚的情谊,在一千三百年之后,人人皆知。】
神音话音刚落,长安街都沸腾了。
第19章 (视频) 最高明的春秋笔法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关系被误解了一千三百年,她们惺惺相惜深厚的情谊,在一千三百年之后,人人皆知。】
神音话音刚落,长安街都沸腾了。
“是啊!一个是深受武则天宠爱的,独有的唯一嫡女,另一个是时时刻刻跟随武则天身边的巾帼宰相,如能能关系不好呢?”
“她们两人就相差了一岁。”
“她们是在同一座皇城里长大的呀。”
“一国的镇国公主,和权柄在握的巾帼宰相,二人哪里是那种没有肚量,容不下对方之人?”
天幕上,弹幕纷纷弹出。
【这也许就是考古的意义吧?人为可以抹去的情谊,文物会如实告诉世人。】
【地下埋藏了一千三百多年啊,终于重见天日了。】
其实历史上还有很多被污蔑的女性,被抹去的女性情谊。】
【突然泪目,每当这个时候就是我会疯狂想了解历史的时候。】
【这种文物附着的文化真的很厚重,其中包含的感情也是这样的。】
【突然很想去西安旅游,我想亲眼看看婉儿的墓志铭,看看被遗忘一千三百多年的感情。】
【被遗忘那么久没有关系,此后我们会一直记得。】
【历史终究是不会被湮灭的,历史没有记载的友情,在文物之中记载了。】
李隆基看着天幕之上,来自后人的话,陷入了沉思。
那句“历史终究不会被湮灭”在他的脑海中循环往复,重复徘徊着。
站在政治角度上,他始终不认为自己做的是错的。
上官婉儿该杀,她手中权柄滔天,又与太平是一派,若非在政变之时,在太平公主不在之时,他很难除掉她。
如果真的让上官婉儿和太平彻底联手,那么他登基之路便是难上加难,甚至他能否真正登上这个位置都是一个未知数。
上官婉儿是该杀的。
李隆基又仔仔细细看着天幕。
可是后人,好似并不十分指摘他杀上官婉儿一行为,她们愤怒的是他毁了上官婉儿的墓,愤怒的是史书掩盖了事情的真相。
后人们想替婉儿要的,似乎只是一个清白……
毁了婉儿的墓是政治惩戒,他不是第一个毁墓的帝王,他此举,是为了巩固他最初登基尚且还不牢固的帝位,是为了堵住悠悠之口,是为了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对他心生忌惮之心。
他看着天幕之上,满满当当的言论,难得有些迷茫了。
他真的堵住了悠悠众口了吗?
【让我们来看看史书是怎样写的。在《新唐书》和《旧唐书》均记载了:“韦后、上官昭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