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墓志长宽均为七十四厘米,厚为十五点五厘米。墓志石的四周以缠枝忍冬纹样环绕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暗金色的底色彰显了为其作墓志之人的不凡。】
【这墓志,与先前墓道两侧灰白的墙面、寒酸至极的陪葬陶俑、完全坍圮的墓室顶部、几乎被拆除的墓室四壁、被一片片撬开的墓室地砖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才是五个天井的墓主人所应当拥有的。】
【墓志石上划极细的棋盘格,以阴刻,正书三十二行,满行三十二字,全文九百八十二个字。】
【这九百二十八个字中,藏着婉儿的一生,藏着一个与史书所记载完全相悖的婉儿。】
【这才是,真正的婉儿。】
“真正的上官婉儿?”
清宁宫外,众嫔妃眼睛绽出了光。
有些甚至眼角还含着为上官婉儿墓被毁而流的泪。
此时她们将面颊上的眼泪擦净,相互握住了彼此的手。
婉儿的墓被毁,还留下了墓志。
后人都记得上官婉儿,记得这个挣脱枷锁跳出框架的女人。
被李隆基毁掉的墓室,像是婉儿究其一生挣脱的束缚,在她死后,又重新栓在了她的身上一般。
而这墓中出土的墓志,以不可阻挡之势,助婉儿重新挣脱了那本不该在她身上束缚的镣铐。
百官看着天幕之上,那黑色墓志石上,细细密密的小字。
他们确实看不真切,可是一千三百年后,总有人能将这墓志看清,一字一句,读给他们听。
长安城,所有知道上官婉儿之名的人,都在看着天幕。
真正的上官婉儿,究竟是何等模样?
他们生前无缘得见这个巾帼宰相,能借墓志得窥见一二分,也算缅怀。
长安旧街,一个老人眼含热泪看着天幕。
这是已退出政治舞台,武则天的旧臣,也是与宋之问齐名的著名诗人,沈佺期。
天幕所言。
【这才是,真正的婉儿。】
一句真正的上官婉儿让沈佺期梦回自己尚且年轻之时。
景龙三年,那时唐中宗尚且还在世,昆明池盼诗塞之上,上官婉儿独站高台,众人之诗皆她一人评定优劣。
不入上官婉儿眼的劣等诗被洋洋洒洒从高台之上扔下,白纸纷飞,众人惊诧目光之下,婉儿手仅存两张,一张是他的诗,另一张,便是他已故友人,宋之问的诗。
宋之问最终被评为魁首。一手应制诗让他技压群彦,他就此扬名长安。
此时,沈佺期面向西,遥遥做了长揖。
那是友人故去的方向。
两行热泪滚下。
若延清还在,必当如他一般缅怀婉儿。
缅怀那个才情满身,站于高台之上,素手以度天下诗文的女子。
【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
【夫道之妙者,乾坤得之而为形质;气之精者,造化取之而为识用。挻埴陶铸,合散消息,不可备之于人。备之于人矣,则光前绝后,千载其一。】
【道与气于一人之身上兼备,那这人便是空前绝后,千年才出了这么一个。】
【千年啊,就出了一个上官婉儿。】
【借这墓志,我把真正的上官婉儿,讲给你们听。】
第16章 (视频) 一千三百年后,大家都记得婉儿
【上官婉儿,生于公元664年,死于公元710年。又称上官昭容。】
【祖父上官仪官至宰相,授为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因替唐高宗李治起草废后诏书而得罪武则天,上官家族十五以上男丁全部处死,而上官婉儿,也随母亲被打入关押罪臣家眷的掖庭宫。】
【掖庭宫关得住罪臣家眷,但是关不住满身才学的上官婉儿,上官仪的才情被上官婉儿很好地继承。而婉儿的才名远播,也传到了武则天的耳中。】
【仪凤二年,也就是公元677年,年仅十四的婉儿被武则天召见,武则天当场出题考她的才学,她文思敏捷,不过须臾便写下了自己的答案,文不加点,一气呵成。】
【后来武则天称帝,她便也随之成了武则天的女秘书,时称“内舍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古装剧中,只要出现了武则天的形象,身边有少不了一个上官婉儿。】
沈佺期笑中含泪看着天幕。
这便是武帝身边的上官婉儿啊。
她生来就不该被困在掖庭宫之中。她这等千年才出一个的人物,只要给她一个机会,便能被她牢牢抓住,从众人之中脱颖而出,走她自己的路。
李隆基看着天幕,眉头舒展了半分。
虽然上官婉儿之墓里还存有墓志铭,但是单看天幕现在所讲的内容,不过是一些众所皆知的寻常之事。
若天幕所说皆是如此,那便天幕就是全部说完也无妨。
【根据墓志记载,上官婉儿十三为才人,这很可能是武则天授予的。】
【这里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当时唐朝女官体系的顶点就是五品了,也就是说,官至五品,再无晋升的空间。】
【而内官体系就完全不同了。才人就已经是宫官正五品了。】
【武则天就做过唐太宗的才人,她从才人的位置升至昭容,接着升至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后面大家都知道,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女皇帝。】
【武则天给了上官婉儿才人之位,也可以见得她对婉儿的满意和喜欢了。婉儿从内官体系,就摆脱了女官制度的束缚,若她没死,她甚至可以一直走到一品。】
【因此这个才人,并不是皇帝的嫔妃,而是那个女子能参政时代的特殊需求。上官婉儿实为女官,却只能用嫔妃的身份才能走到那个本属于她的高度。】
天幕之下,长安城的百姓仰望着天幕。
文人墨客,小贩走卒,都在聆听神音所述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
后宫之中,赵丽妃激动摇晃着她身边的王皇后:“快看啊,天幕知道,后人都知道。”
赵丽妃振奋的情绪也波及到了周围的其他嫔妃:“上官婉儿她不是一个寻常的嫔妃,若她为男子,何苦费如此波折。
“她若为男儿,那么执紫微令,为宰相之首的,必定是上官婉儿!”
后宫嫔妃因为天幕之言而激动,李隆基却是平静至极。
他在暗自思索着,揣测墓志之上会说的内容。
墓志说了上官婉儿十三岁为才人,这实在是无关紧要的事情。
武则天因上官婉儿的才情赏识她,这是众人皆知的事情。上官婉儿一身才名,想瞒都瞒不住。
他怕天幕说出的另有其事。
【上官婉儿的巅峰时期,不在武则天执政时期,而是唐中宗时期。】
【公元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