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不敢靠近。
听着屋里很快就想起了打算盘的声音,翰林院的人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这么大的阵仗,连皇后的侄子和禁军都来了,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一个上午很快就过去了。
中午的时候,正好是翰林院的人休息的时候,他们刚拿出自己的带来的 餐食准备用午膳的时候,就看到一列的公公们进来了。
每人手里都是一个食盒。
他们看看自己手里已经凉的饭菜,突然就没了胃口……
算盘声整整响了三天。
这三天来,翰林院的所有人走路都尽量不发出声音。
朝堂其他各部也都盯着翰林院这边。
他们也想看看,监察司的人查六部的账是怎么样一个程度?
是大查呢!还是小打小闹呢!
翰林院地位最高的何大学士在翰林院的正堂里也听到了依稀传来的算盘声。
他看了看眼前摆着的一篇策论,突然心头就是一阵火。
“成何体统……”
他的话还没说完,一个编撰进来了。
“何大人,监察司的人让管账务的人去回话。”
何大学士一愣,叫人去回话,这是查出问题来了?
“让杜大人跟我来!”何大学士立刻起身。
他受够了,一个个人五人六的在这里耀武扬威,这不是打扰翰林院的日常事务吗?
他今天必须要一个说法。
要是不给说法,他就要参上一本了……
只是何大学士带着杜大人刚进了叶辞书他们查账的屋子,就被叶辞书抢着说的几句话给怼了回去。
“奉旨查账,何大人还请见谅。
账务上的事情何大人不懂,还是在一旁听着就行。”
何大学士一愣,正要反唇相讥两句,谁知道叶辞书看都不看他一眼,而是看向一旁的杜大人。
“杜大人,翰林院每日正常应卯的人有多少?”
“一共五十二人,大学士,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五经博士,典籍,侍书,待诏,修撰,编修之外。
其他的庶吉士都是排班应卯的。”杜大人立刻说道。
叶辞书哦了一声,随手就拿过旁边刚刚写好的一张纸来。
“年初一月开始,翰林院在笔墨纸砚上的支出有五千八百两。
其中毛笔的支出在七百两,狼毫五十文,羊毫八十文,上好的诸葛笔三两银子一支,这是怎么做到七个月的时间买了这么多毛笔的?
还是说翰林院这里的毛笔用量特别大?”叶辞书问道。
杜大人……
一旁原本还怒气冲冲的何大学士……
他们家里的用的笔好像都是从翰林院带回去的。
“另外还有砚台和墨。
账本上显示,翰林院在砚台和墨上的开销是两千七百两银子。
市面上普通的砚台价格在二两银子,普通的墨价格是三两银子。
这两千七百两的银子是买了多少砚台和墨呢?
还是说翰林院这里的砚台容易丢,大家头天用的砚台在第二天就找不到了?”叶辞书笑着问道。
杜大人只得硬着头皮解释了一下。
“翰林院用的笔墨纸砚都是要呈给陛下或者保存到藏书阁的。
这用的笔墨纸砚就要比别的地方要好……”
“但是内府每年会拨给翰林院最上等的笔墨纸砚。
湖笔,端砚,宣纸,月团墨,内府每年都会单独拨给翰林院。
要是翰林院想用点好的笔墨纸砚都要在外面采买的话,那内府送来的那些东西用在什么地方了?”叶辞书反问。
杜大人无言以对。
翰林院的人谁不往家里拿点笔墨纸砚?
偏偏人家查账就给你查出来了!
原本怒气冲冲的何大学士脸上突然就尴尬起来。
就像是梁上君子被人突然拿住了手腕一样……
“侯爷,老夫今晚就写请罪折子,对这些事情都会做一个了结的。”何大学士忙说道。
“何大人见谅。
查账是我们的责任,至于后续怎么处理这事情,自有他人做决断。”叶辞书不卑不亢的说道。
何大学士点点头,然后看了杜大人一眼,踱着四方步出去了。
第二日,何大学士果然上了个请罪折子。
表示自己驭下不严,导致翰林院账务杂乱不明,杜大人中饱私囊,请天家严惩。
萧武帝也有意思,在听完折子后,只是笑了笑。
“笔墨纸砚,文人所好!拿就拿点吧!不是什么大事。
以后别犯就行了!”
何大学士感激涕零,当场谢恩!
其他待查的那些部门的人心一下子就提了上来了。
翰林院的人往家里拿点笔都让查出来了,那他们……
已经收拾了东西回了内府,准备去第二家查账的叶辞书听了萧武帝说的话,忍不住撇了下嘴。
这就是所谓的偷书不算偷吗!
皇帝真不是一般人做的,把人心拿捏的死死的。
这样一来,翰林院那群人现在可是要老实就多老实呢!
毕竟他们可是连只笔都要往家里拿的人呢……
第221章 到底查谁
翰林院的账查完,叶辞书把查出来的结果呈报上去后,立刻就去查了督察院那里。
临去的时候,平宁公主特意把叶辞书叫了过去嘱咐了一下。
“督察院那里的人脑子都是一根筋,他们要是说了什么你别往心里去。
不过,他们都知道是陛下和我派你去的,应该不会为难你的。
他们是言官,查出来什么了,你写折子呈上来就行。”
叶辞书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这肯定是天家的意思呗!
御史台属于督察院管理。
以后天家想收拾谁了,还指望御史台那些言官们冲锋陷阵呢!
不过,叶辞书也有点不明白,要是能把把柄拿在手里,恩威并施,不是会更好吗?
最后还是十二爷给叶辞书解释了一下。
“陛下的外家是上官家,上官家是言官世家。
家里的男子们不是史官就是言官,上一任家主上官老大人更是会指着先帝的鼻子骂的硬茬。
最关键的是,现在督察院的那位是陛下的表哥,明白了吗?”
叶辞书立刻表示明白了。
亲戚啊!还是至亲,即使有点什么那也是人家自家的事情。
天家到时候把人叫过去开个小会,嘀咕几声,什么事都没有。
这可不像翰林院。
这几年因着平宁公主的事情,翰林院没少给天家添堵。
天家让他们丢脸,那也正常……
就这样,得了指示的叶辞书又带着人马去了督察院,然后就是大理寺……
不到五天的时间,两家的账就都查完了。
让叶辞书意外的是,这两家都非常配合,态度恭敬,一点阴阳怪气的话都没有。
十二爷悄悄告诉叶辞书。
萧武帝派人打了招呼了,说这事是平宁公主盯着的,要是不嫌丢人就和翰林院那群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