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一甲就是他们三个了?
那个卫千临和杜有得还行,有点真才实学的,那个苏大头……
我可是听说苏大头的母亲在殿试前找了不少陛下三年内发布的政令回去呢!
这小子肯定临时偷机的。
他肯定是想透过皇帝叔叔的政令,摸清皇帝叔叔的喜好。
然后在殿试的卷子上大说特说那些政令的好处,拍皇帝叔叔马屁。
哼,我这就进宫,和皇后娘娘说。
让皇后娘娘吹吹枕边风,不给那个苏孝生进一甲。”萧若麟哼哼道。
十二爷嘿嘿一笑,拉着萧若麟就往外面走。
“你急什么啊!
你都能想到的事情别人也能想到。
皇帝姑父更能想到。
咱们的陛下没那么蠢,你想想沈相那么聪明的一个人,遇到陛下不还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放心吧!我有种预感,那个苏孝生要栽个大的。”
萧若麟没说话,但还是嘴里嘟囔着跟着十二爷的脚步往前走。
他有点不信怎么办?
毕竟能呈到御前的答卷肯定是沈相和礼部的大人门一同商量出来的。
陛下下面要干的事情那么多,怎么可能会在这个时候打沈相和六部的脸呢!
哼,可恶的苏大头,这次要让他神气一把了……
见萧若麟不情不愿的,十二爷忙就拉着他说了点其他的事情。
“要不我们说点其他的吧!
叶家的两位小姐这段时间内府的规矩应该也学的不错了,我估摸着也快要正式进入内府就任了。
要不我们来赌一下吧!
等她们进入内府后,也就是监察司正式成立的那天。
咱们的舅妈也是将完全接手监察司。
你说……会是哪个 老东西跳出来呢?”
萧若麟想了想。
“钱串子和账本子两人进内府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大家也都能想得到。
不过,那些老东西以为她们的身份就是像皇后宫里的女官一样,对前朝没什么影响。
但要是舅母完全接手监察司的话……
完了,翰林院那群老东西肯定第一个跳出来。
不对啊,十二哥,最近不是有老家伙去内府门口静坐抗议吗?
他们是不是知道什么事情了?”
“肯定知道了,只不过皇帝姑父还没下旨,他们只能猜,不敢说的明白。
现在静坐,也是示威,那是告诉陛下,他们什么都知道。
只要陛下敢下旨,他们下面会有更激烈的举动。
说不定真有哪个老家伙被忽悠的来个以头抢地……”十二爷说道。
萧若麟挠了下脑袋。
“十二哥,咱们还是老规矩,你负责关门骂人,我负责撂他们老底。
在他们想逼陛下的时候,咱俩就分工合作。
一定把那些老家伙摁在翰林院里出不去。”
“好!成交,就这么干!
走,为了两日后有体力,我请你去花楼喝花酒。”
“去春不晚吧!母妃刚来信说我出息了,要是再去喝花酒,我怕伤母妃的心。”
“好!那就春不晚喝香茶去,茶娘子泡茶,琴娘子抚琴,再来个吹箫的。
妥了……”
……
勤政殿里,萧武帝将面前的三份答卷看了一遍又一遍。
一旁等候的太子,沈相,还有礼部尚书都不敢说话。W?a?n?g?址?F?a?b?u?Y?e????????????n???????????.??????
“胡周全,去把这几人乡试和会试时候的卷子都给我拿来。
另外,三甲后排名前十的那些考生的卷子也给我拿过来。”萧武帝缓缓说道。
大太监胡周全立刻躬身出去。
太子一见,忙问道。
“父皇,可有什么不妥?”
“妥不妥的你等会儿看了就知道了。”
第118章 换了个人?
会试之前,萧武帝就让人把应考的考生县试和乡试的卷子从大渝各地调到了京城。
加上会试的卷子,每个考生这次科举的答卷就有三份。
这是平宁公主提出来的想法。
把每个要入仕的考生所有的东西都集中在一起,在京城的吏部存档。
太子不说话,只是站在萧武帝身边。
沈相和礼部尚书也不敢说话。
萧武帝呢,只是端着茶碗,自在的喝着香茶。
“太子年龄不小了!是大人了。”萧武帝突然冒了一句出来。
太子吓的浑身一激灵,好端端的说这个干嘛,把人吓出个好歹怎么办?
“父皇……姨祖母说找人给儿臣算了,不宜早婚。”太子赶紧说道。
萧武帝瞪了他一眼。
不宜早婚吗?那还是可以先议亲的嘛,或者说让皇后安排点可人的宫女去太子身边伺候嘛!
但太子呢,身边一溜的公公和侍卫,连只母蚊子都进不了身……
萧武帝对此非常很不满。
当初自己十五岁登基的时候,那些大臣们就催着自己赶紧挑个皇后成亲……
现在呢,看着马上都要二十的太子,居然连个屁都没有。
他就知道,那群大臣们柿子都挑软兜的捏,就知道欺负年幼的自己……
萧武帝正想着,是不是让皇后和贵妃安排一下,组织一下京里的那些小姐们出来赏赏花了。
胡周全躬着腰带着六个小太监轻巧的走过来了。
萧武帝要的这些人这次科举的所有答卷都送过来了。
萧武帝先是看了看会员卫千临县试和乡试还有会试的答卷。
看完后点了点头,将答卷都放到了一边。
随后又看了看亚元杜有得的答卷。
也没有什么问题。
最后,他才拿起了苏孝生的答卷。
在看到苏孝生乡试答卷的时候,萧武帝的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再看看会试的,萧武帝轻轻的摇了摇头。
“你们都看看吧!看能看出什么问题出来吗?”
萧武帝说着,就把苏孝生的几份卷子给太子还有沈相丢了过去。
太子先是接过苏孝生乡试的卷子看了看。
看完后也是有点吃惊,紧接着又赶紧拿过会试的卷子看了看。
等这两份看完了,太子也皱起了眉头,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又把苏孝生殿试的卷子拿过来重新看了一遍。
等三份都看完,太子才把三份答卷都给沈相递了过去。
“父皇……这个苏经魁简直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一样。
他怎么能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去支持不同的立场的。”太子郁闷道。
在萧武帝指定太子跟着沈相一起批那些应考学子的答卷的时候,太子还是有很大的期待的。
科举,其实就是给朝堂选良才。
太子真的是熬了一天一夜,跟着沈相一起看答卷。
在看到苏孝生的答卷的时候,他真的是眼前一亮。
此人的策论简直太符合父皇的那些政令了。
太子几乎把苏孝生的答卷第一个挑出来的,他又问了一下才知道。
原来这人是江南的解元,会试的经魁,真正的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