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能把皇帝给驯服? 如此做,真的就能让我儒家大兴吗?
我儒家之所以能够昌盛至今,就是因为一直以来儒学都在不断的发展,在推陈出新,在适应当时的情况。
所以才能够被历代统治者所接受,才能够深入人心。
能够拥有如今的地位。
到现在,你们却要站到皇权的对面去,很多人只想着因循守旧只,想着固步自封。
只想着在躺在先贤们的功劳簿上去享用功劳。
什么都不想做。
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是极其错误的!
如果不加以更改,不幡然醒悟,迷途知返。
那么,必然会给我儒家带来灭顶之灾!”
宋濂的面色变得严肃起来了。
与此同时,声音也同样是随之变的严厉,像是在训斥学生。
“宋师,您说的不对!”
一片沉默之中,刘三吾突然咬牙出声,对宋濂进行反对。
“事情并非和你说的一样!
有些事你说的是对的,但有些事却将之给忽略了!
我儒家之所以能够大兴,确确实实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可是,现在皇帝的做法,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全不同。
完全相反。
是要是想要废掉我儒家独尊的局面。
是想要把另外一种,之前没有出现的学问,硬生生的给塞进来。
大举推行!
我儒家大兴,是因为官方成为了官学。
在全国各地各个地方,都进行学习推广。
并且,将我儒家的学问给做官联系到一起。
如此才这般的受人追捧。
现在,皇帝所干的,确实要在全国各地推行这种新学,来取代我儒家的学问。
这才是真正的倒行逆施。
是真正的想要取缔我儒家。
这等情况下,怎能不好好的拼上一场? 不然,当初那被取缔的黄老之学,就是我们儒家的前车之鉴!
黄老之学,就是因为没有奋力一搏,才会落了一个被取缔,和修道算命的这些给弄到一起了!”
刘三吾的声音显得激烈,而是他所说的这些话,也同样是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听到此人言语,立刻便有不少人纷纷点头称是。
都觉得刘三吾说的非常对,事情就是这么一个事情。
在这种事情上,绝对不能够有任何的妥协,不能退让一步。
“儒家能有如今的地位,是无数先贤,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争取来的。
我等这个时候,若是什么都不做,就这般看着,让这儒家变得衰落下来。
被这什么不知所谓所谓的学问给取代?
这种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真要发生,便是我等愧对先贤!
左右不过是杀身成仁而已,必须拼死一搏!
宋师,我今日再叫你一声宋师,你真就准备这般做?
在这件事情上,真就是这般意思?再无更改?
真的要背叛我儒家?”
刘三吾站起身,望着宋濂一脸严肃的询问。
而边上的很多人,也都纷纷起身。
站在了刘三吾那一侧。
如刘三吾那样,望着宋濂。
宋濂深吸了一口气,也从座位之上站起,直视着刘三吾等人。
声音缓慢而又显得坚定的道:“我还是那个意见,新学不是异端学说,是和儒家是相辅相成的。
而儒家,只有顺应时事,结合新学,结合着皇帝,还有如今大明之变化,才能够真实现真正的长久,实现真正的兴盛。
否则,这般因循守旧守旧下去,必然会遭受重大损失。
必然会从此一蹶不振。
并最终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抛弃。
如同黄老之学那般的下场。
你们那些做法是错的,我的这个做法才是正确的!”
刘三吾神色显得极为的失望,继而又变得愤愤,而后竟是连礼都不带对的宋濂行的,直接甩甩袍袖,转身走出了宋濂的房间。
砰的一声,那房门被最后一个随着刘三吾出去的人给狠狠的关上。
强大的力气,振的窗户纸簌簌作响。 宋濂的房间里,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只剩下了他知道人……
宋濂坐在这里,望着空空荡荡的房间,突然间忍不住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站在原地愣了很久,方才重新坐了回去。
哪怕在他下定决心,做出这种选择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在接下来肯定会是这么个事情,他必然会面对此等局面。
但这个时候,真的是出现了这等局面之后,心里面还是忍不住为之难受。
但这样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太久,他深吸一口气,把胸膛之内翻滚的诸多情绪都给压了下来。
他知道,自己如此做才是对的。
只有顺应了皇帝,顺应了如今的大势,儒家才能够实现真正的长久。
不然的话,儒家必然如同当年被取代的黄老之学一样,彻底的没落。
话说,当初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时,黄老之学的那些人就没有进行反抗吗?
淮南王造反的时候,真就没有黄老之学,乃至于其余诸家的影子吗?
可最终又能如何?
如今新学又是一个确确实实很实用,真的能够做事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儒家若不知道顺应大势,还这般的自私自利,自以为是。
那么在接下来被取缔是必然的。
沉默了半场之后,宋濂又一次站起身来,打开了房门,拄着拐杖,前去宫中求见朱标。
要把这些事情说与太子朱标听……
皇宫,文华殿内,朱标在得知了宋濂前来的消息之后,忙亲自出去进行迎接……
“殿下,臣经过一番深入的了解和思索,觉得您和陛下是对的。
新学是真的非常有用,非是邪门歪道。
值得大加推广。”
宋濂见到了朱标之后没有多说什么废话,直接又说出了他在这件事情上的意见。
在听到了宋濂说出来的这话之后,朱标先是一愣,继而为之大喜!
这份惊喜实在是太大了,而且也来的着实太过于及时。
话说,在此之前他都不知道想了多久,觉得自己和自己家老师只怕真的要越走越远,最终形同陌路。
但是哪能想到,最终情况居然峰回路转,出现了这等翻天覆地般的变化,
“殿下,臣请到双水村小学那边教书,为一教习,在那边教授学生,也算是让臣最后再发挥出一点余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