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晓雪所在的医疗系有五个班,整个系的女生不多,她的班上只有五个女生,其中一个和她同宿舍,叫周安语,是京市本地人,父母都是从医的,长得挺好看的一姑娘,性子瞧着有点傲,但学习成绩是不错的,跟几个老师关系也熟悉的样子。
听说这一届有许多人都看好她,觉得她未来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医生。
本系的新生开学典礼上,她也作为新生代表上去讲话了,吐字清晰腔调周正,内容更是符合这个时代的激情昂扬,底下的学生鼓掌得厉害。
如果有后世校花的评选,那是当之无愧的系花了。
梁晓雪看着十分热闹,好像又回到了从前的时候,朝气蓬勃的新生对未来充满干劲,初生牛犊的勇气。
开学典礼过后便是正式上课,医疗系的课程十分重,这个时候还不像后世那样细分出许多专业,大家几乎什么都要学,无论是肿瘤科还是妇科,都归在医疗系上面,除了理论还有实践课,每一个医疗系的学生都不轻松。
而且在这课程中还要夹杂着劳动课,思想课,甚至是外语课。
梁晓雪有点苦恼的是现在许多教材是从苏联那边过来的,她的俄文远没有邹茜玲那样厉害,要是只看译本的话怕有些知识点翻译得不够准确,这不是指译者水平不够,而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译者是按照他的理解翻译的,梁晓雪认为应该自己再看一遍原版教材比较好,学校的图书馆有相关的原文版本,在阅读的时候没准自己会有新的收获。
医学本来就是很严谨的事情,尤其是她现在夹带了后世的知识,如何将后世的知识与现在学的融合在一块,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而在正常上课劳动之后,又开始辛苦的俄语学习,尤其是专业相关的书籍。
不过在语言上她还有另外的优势,她的英语学的很好,或者说是医学英语学得非常好,专业词汇基本没有不清楚的。而因为现在的中苏关系学校除了要学俄语课,还要学英语课,课程所占的比例不比俄语少。
这个年代的人大部分俄语学得好,英语基本是零基础,许多人在上大学之前都没接触过英语,听着他们磕磕绊绊地跟着涂着艳丽口红的留美归国女教师学二十六个字母,梁晓雪抱着俄语专业词汇感到了安慰。
因为他们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服务医学,所以英语学习也不是系统化的,而是讲完字母,语法这些基础的前提上,每节课都要教一些专业医学词汇,有点像速成班的效果。这并不是说是教师水平不够,而是当前的大环境影响,要是按部就班慢慢来学,大概等他们毕业都没办法看懂英文教材。
不过梁晓雪觉得大概就他们这一届以及往下再一两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吧,因为京市还有其他几个地方开始试点改学英文课程,在上大学前把英语基础打一下,大学后就不用耗那么多时间从头来过了。
梁晓雪为了随大流也没表现出自己会英语,每节上课也都认真跟着老师学习,只不过在这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学习能力,比常人要好一点,毕竟也不能装太久。
不过即使英语这一门有优势,穿越前也是读医的,但是梁晓雪的时间依旧非常紧张,在乡下生活了将近两三年,再一次重返校园,她心底有一种莫名的火热。
她是爱医学的,不然当初也不会选那么辛苦的医学,假期也不偷懒,想办法到医院去学习,本来穿越前她很快就能毕业后,已有很好的医院愿意接收她聘用她,只是没想到会穿越,穿越后还附带了中医金手指,更是意料之外了。
在下坎山村的时候她在卫生站给人看病,带学生教人治病,这一年多的经历给她不是迷茫,而是越发坚定的心,尤其是到了大学之后,见到那么多朝气又刻苦的同学,被德才兼备的老师授课,那种想要变得更加优秀,想要做得更好走的更远的心态就越发强烈了。
因此在课堂上除了认真学习,课后更是竭力去吸取那些专业知识,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医学大环境,而且还常去听讲座,以及蹭药学院那边的课程,毕竟她有中医金手指,要是将这个抛弃荒废就太可惜了,更何况虽然现在更加推崇西医,可西医的许多设备是跟不上的,目前连ct机都没有发明,中医的望闻问切有时候很有效果。
当然最重要是她还想尽最大能力去运用自己的金手指,她觉得这金手指在制药上或许有很大的帮助,像是在下坎山村,基本没有设备的情况下她都能摸索出药物,要是懂得了制药的远离流程,或许还真能弄出许多有用的药物。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步要一步一步走,暂时来说她还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兼顾这么多,只能先把本专业的课程给吃透,医疗系专科三年制,本科五年制,把本科五年要学的理论知识放在一个学期内学完,是她这个学期的目标,这要比获得年纪
“老师们好。”梁晓雪进了办公室便先礼貌地微微弯腰打招呼,抬头,便见办公室里坐着五位年龄在五十到七十之间的老教授,一个女的,四个男的,头发微微白,但精神气很好。
教授们对梁晓雪的第一印象
', ' ')('挺好的,她本来就是温婉无害一般的长相,气质又是疏离而不高傲,十分清纯的模样了。
因此面上就有了宽容的微笑。
“梁晓雪同学是吧?过来坐。”那位女教授态度温和,“我是周思敏教授,这几位是张教授……”一一给做了介绍之后,才道,“我们今天请你来是想问一下你关于诊疗部比试附加题上那两道病例的看法……”
梁晓雪倒是没有真的坐下,面对这五个鼎鼎有名的教授,她还是十分尊敬的。听到周教授的话之后,心里大概明白这是一次试探了,便很是认真地阐述了一下。当时时间有限纸张也有限所以没有写的格外详细,当面阐述出来,那更是要仔细许多了。
而在听到她一一到来这种病例要怎么讲解的时候,其他教授都严肃起来,并且还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要说梁晓雪的中医金手指真的很强大,像是储存了有史以来绝大部分中医知识一样,没有去触碰那些知识点的时候以为自己不懂,但是只要她是有意识去思考这方面的知识,那就跟开挂一样。
这一点她自己都觉得有点意外了。不过回答的时候还是条条有理,没有刻意去答错,因为她知道今天是她的一个机会,她想要修学中医,但又不打算转系,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中医系的教授同意她跟着学习,一来有助于她梳理自己的中医知识,二来日后要是真在中医方面做成什么成就,也算是师出有名,为她做了掩盖。
教授们一问就停不下来,像是发现了璞玉一样,话题从比试的附加题转到了其他方面,像是想搜刮尽她身上的知识一样,时间一下子过得很快,要不是有辅导员来提醒该去上课了,恐怖整个下午梁晓雪都得待在办公室。
“小梁啊你这身知识本事应该转到我们中医系过来啊。”到最后教授们果然还是劝她转系,因为他们发现梁晓雪确实是个有天赋的好苗子,她理论知识甚至比高年级的同学高出不知多少,都差点让他们以为她也是出身中医世家,是从小教导培养的继承人了。不过也很明显的可以发现她是野路子出身,知识很驳杂,不像正统教学过的。
可就是这样更能体现她的好天赋,仅凭自己读医书就能有这种水平,不是好苗子那是什么?所以教授们都觉得她报错专业了,应该到中医系这边来才是。
可惜梁晓雪只能抱歉了,她十分坦诚,“虽然我对中医感兴趣,但是也不想放弃西医。”这不是说前程问题,而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学习西医会更有用。她现在所生活的环境十分不平和,大小战争数也数不清,到时候会有许多伤亡都需要动用到外科,如果她现在改学中医,那日后别想要握手术刀,梁晓雪握了那么多年的手术刀,让她放弃是绝不可能的。说句别人或许不相信的话,她觉得手术台才是她的战场,而她想要手术台上的王,这是她从前读医就有的野心,这个野心没有给她压力,反而让她燃烧,热血沸腾。
而中医她的热情确实不多,若没有金手指,她都不会想要学。
她把自己的话润色一下阐述出来,表达了自己的热爱同时又加上了英雄情结,希望有天自己可以成为军医。这个年代的军医基本都是医疗系出来的,中医系的确实是很少见。
“当然,我并不认为中医要比西医差,两者各有所长,甚至可以相辅相成。简单举例,虽说现在有医疗器材,但是并不够先进,有时候更是会缺少辅助器材帮助诊断病情,这个时候若是用中医的望闻问切,那能更准确地帮助诊断病情。而西医可以更精准地切除病灶,术后还可以用中药蕴养身体。”
“因为觉得可以中西结合,所以才想着要学一些中医知识。”
梁晓雪在说道医学的时候眸子是清亮而真诚的,气势也是一下子变得自信而沉稳,很使人信服,觉得她不是空口说白话,而是内心是真的这样觉得。
就是这样才让这些教授觉得动容,又觉得耳目一新。中西结合这个概念,说实话到现在基本没有人提到过。尤其是西医这几年越发蓬勃发展而中医越发衰落的时候,听到的论调往往都是西医要比中医好,甚至很多中医大夫会被认为是江湖郎中只有坑蒙拐骗的本事。哪怕是坚持学中医的,也没办法说西医不好。都是两者往往都是处在两个阵营,让两者结合起来的,这还是他们
“是啊,恰巧今晚我们学校没有舞会。”洛怀宇直接承认,好像丝毫不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可以一样。
梁晓雪淡淡笑了笑,没有继续提问。
洛怀宇却不停下来,“梁晓雪同学是吧?你怎么不问问我怎么知道你名字的?”问完没等她回答便自己解释了,“好吧告诉你,其实是刚刚我找人打听的,你的名字真好听,一听就让人想到冬日飘雪的美景。”
梁晓雪再次感受到了此人的油嘴滑舌,简直不像个六十年代的人,还是说其实他不是搞新闻的,而是搞艺术的?特立独行的艺术家?
还没在脑子里把这些信息过一遍,这人又聒噪起来,“対了梁同学你真是医疗系的?我上次以为你说药学系的,往药学系跑了好多次呢。医疗系比药学系还要
', ' ')('辛苦,梁同学觉得能适应麽?要不要找点其他事情放松一下?比如周六末出来走走,我给你拍拍照,我拍照技术很好的,我们学校新闻社的照片大部分都是我拍的……”
“先跳舞吧。”梁晓雪不想继续听他叽叽喳喳,直接开口打断道。
“行,我们跳完再聊。”洛怀宇笑容不变,一双眸子依旧明亮而无害,倒是让人难以讨厌起来。
一曲很快跳完,梁晓雪没有继续跳了,她本来只是想过来看看六十年代的大学舞会,跳过一支舞蹈以后,便没有想要继续留下来的心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