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事都管不了?
而且官吏们想要,大可自己去买。
纪楚就不信他们买不起。
纪楚笑着道:“放心,大家的贡献,已经如实写到文书上了,加上本地麦种棉花的情况,一起呈报给皇上。”
给了当时贫苦百姓,以及衙门差役们好处。
自然不能让官员们吃亏。
纪楚就不是那种性格的人,利益要分配得当才是。
果然,听到纪知州这句话,众人脸色马上好起来。
跟分到的棉花衣物相比,那还是让皇上知道他们做了什么,更为要紧。
也是,他们方才也太小心眼了。
不过是保暖的物件,跟真正的政绩,以及未来的升迁相比,那什么也不是啊。
想到这,众人对纪大人的表情明显更加恭敬。
还得是纪大人!
那就听他的,把新棉分给大家!
七万七千斤的棉花。
差不多能做出一万二百多套棉衣,本地孤寡残幼加起来也有不少,选出最需要的五千户。
一千套留给的需要办差的差役们。
还有六千套棉冬衣,直接送到广宁卫。
虽说广宁卫的士兵们,多有棉衣可穿,但这可是新棉,还是昌河州的第一批棉花。
送到他们那,更是给士兵们提振信心。
你们守卫广宁卫,我们这边,便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广宁卫的邓融邓将军,没有想到做棉衣还有他们的份。
听说昌河州州城已经在赶制衣物了。
他们这虽然没有缝纫机,但雇了不少本地妇人齐齐缝制衣物。
因为就在本地,所以制作棉衣时间也不用那么赶,正常速度即可。
这对广宁卫士兵来讲,则是不同的惊喜。
曲夏州的棉衣虽然又快又好,而且价格给得还实惠。
可毕竟是那么远的地方,运一回几个月过去了,还要占用不少预算。
昌河州的棉衣却不一样。就在他们眼前,就是他们家人制作的。
这种情况下,自然更有安全感。
而且昌河州一有什么好东西就想着他们,这种感觉更是不同。
一想到背后的家乡,亲人们正在给他们做棉衣棉被,所有士兵浑身都充满干劲。
广宁卫极为安静沉默。
所有人都知道,关外铁骑要来打谷草,就是不知道什么时间。
不过没关系,他们有耐心慢慢等待,他们也有决心把人赶出去。
沉浸在收获喜悦当中的昌河州普通百姓,听着熟悉的马蹄声,就知道一年一度来打谷草的人又来了。
来就来吧,那能怎么样。
不等他们躲起来,便听到急忙赶来的广宁卫士兵大声道:“火铳!射!”
只听噼里啪啦一阵响,不少人直接倒地。
“你们跑得倒是快,能有火铳快?”
“从边关就看到你们了,以为我们追不上?”
多股骑兵小队从草原上出发,跟往年一样,主打一个速度快。
但今年防御的严密,加上将士们精神足,日夜不停地巡逻。
多数小股骑兵,直接在边关附近就给拦回去,骑兵主打灵活,被发现就直接离开,一点也不犹豫。
少数能深入里面,想要劫掠一波粮草就跑,可今年成功概率也不大,被广宁卫士兵追得节节败退。
眼下这些人更是倒霉。
本来都接近村落,即将得手。
谁料不仅被追上,还直接被火铳射杀。
村子听到是自己人过来,赶紧从躲避的地窖里钻出,熟练地跟士兵们交换情况。
“放心,再过个半个月,大雪一来,他们就会消停。”
“肯定放心啊,今年还没被抢过!”
“嘿嘿,咱们广宁卫物资充足,防御得好。”
这种对话时不时在昌河州出现。
※ 如?您?访?问?的?w?a?n?g?阯?发?布?Y?e?不?是?ǐ???ǔ???e?n???0?Ⅱ????﹒???ō???则?为?屾?寨?佔?点
物资充足了,自家就不会被抢了。
因为不会被抢,所以给的物资更多,这简直是良性循环啊。
这些情报,自然会送到纪楚纪知州手中,邓将军都夸,有纪楚做后勤补给,是能给广宁卫提升士气的。
这样的后勤补给,实在难得啊。
昌河州,广宁卫众人有多高兴。
试图来打谷草的草原部落就有多沮丧。
怎么回事?
怎么一年比一年难?
今年格外这粮草抢的,更不容易啊。
第128章
平临国对周围一圈国家部落来说, 即是肥美的肥羊,又是难啃的骨头。
趁着好咬的时候,吃上一口, 就够大半年回味的了。
但要是遇到难啃的时候,别说咬了, 就算碰到, 牙齿都会被打掉。
现在的平临国最北端的广宁卫,便处在极为难啃的时候。
前几年还好点, 可自从棉衣送来,棉被用上。
火器作坊开了。
冷兵器也给得顺畅。
然后呢?
然后就一年比一年难打!
之前还能多抢点粮。
现在可别想了, 能保住自己性命就行了啊。
今年更为夸张。
是个人都能看出来,广宁卫兵精将足,不管是后勤补给,还是练兵上面,都不是其他部落能碰瓷。
除非整个草原联合起来?
但那又凭什么啊。
总有些部落,根本不去抢人家的粮, 只想过好自己的生活。
想惹事的, 总是少部分人。
“我们要做的, 就是联系这少部分人。”邓将军对赶到广宁卫的纪大人道,“他们也不想打仗, 他们放他们的羊, 咱们种咱们的地, 互不耽误。”
邓将军这个灵感, 还是从曲夏州得来的。
现在曲夏州跟关外的矿路, 早就顺畅无比,别说打仗了,就算是小摩擦也不多。
关外靠着矿产过上好日子的部落, 更不允许关外发生战争。
大家打仗是为了什么?
为了生存,为了物资啊。
现在不打就能获得,何必打呢。
再说了,你们打得过西北常备军吗?
这是换到东北,也是一个道理。
打又打不过,不如坐下来谈条件。
广宁卫的防御明显越来越好,想要突破,肯定格外艰难。
这种情况下,双方和谈,便是必然的选项。
邓将军比之他父亲邓老将军,更多了稳重跟机警,嗅到这个机会之后,便立刻请纪大人过来商议。
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广宁卫从此要马放南山。
而是拉拢一部分人,分化他们的势力,以后这边的防御压力越来越少。
对昌河州百姓来说,这里也越来越安全。
纪楚听得入神。
少打仗,正是他的想法。
没想到跟邓将军不谋而合。
“邓将军好谋略。”
纪楚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