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 穿越当县令 > 分卷阅读387

分卷阅读387(1 / 1)

为生, 做皮货买卖的,也有两三万人,都是靠这个行当吃饭。

刘知州讲:“靠这个吃饭, 必然会忌惮棉花。”

“即使他们知道棉花是好东西,甚至自己也想用,但影响到生计,那也没办法。”

祖祖辈辈靠着狩猎为生,然后告诉你,有更好的东西代替兽皮,你辛辛苦苦猎的猎物,还有靠着技术制成的好皮子会降价。

那会是什么感觉?

这个时候要同他们说什么?

说大道理,讲昌河州发展必须依靠棉花,这是发展本地的基石?

讲什么天花乱坠的牺牲精神,牺牲一个行当,损失一部分利益,让更多人受益?

要格局大一点?

这都是瞎说。

纪楚也道:“事关生计温饱,跟格局大不大没有关系。”

当然,即使如此,不管是刘知州,还是纪楚,都会继续推进棉花。

可这也不代表,要放弃猎户们的生计。

对此,纪楚在去年巡视各县的时候,心里就有数了。

赶在年前给薛明成写信,让他“送”一些养殖好手来昌河州。

此时昌河州的猎户,以及靠着皮货生意过活的两三万人,确实非常担心。

年前那会,广宁卫传来“好”消息。

滇州棉在昌河州种成了!

这消息对猎户们来说喜忧参半。

对那些保守点的猎户来讲,就是一番谩骂,什么棉花,也能跟皮货比?!

对稍微明白一些的猎户讲,知道上等皮货的买卖,基本不会受影响,可下等皮货肯定要滞销。

问题是,山间林子虽大,也没有那么多好皮子给他们猎啊。

多数猎户,还是靠低端皮货生活的。

低端皮货跟现代人想得不太一样。

现代依靠养殖业,或者仿造行业,造出来的皮草,不管真假,都是皮毛顺滑稠密。

野生动物跟养殖的不同,根本不可能像现代人认为的那样顺滑油光,多数皮货并不算好。

拿家养猫跟流浪猫对比就知道了。

那皮毛情况,就是完全不同。

再者,山上的猎物饥一顿饱一顿,不饿得皮包骨就不错了,哪有什么那么多上好皮货。

所以大部分猎户的买卖,基本都是下等皮货,主打一个赚不到太多钱,但也饿不死的地步。

而购买下等皮货买家,自然也不是什么有钱人。

如果有了更便宜的棉花,这些买家会做什么选择?简直不言而喻。

再说直白一点。

高端皮货市场,不用担心其销量。

放在现代也是一样,最高端的皮草,一件大衣,用到千只紫貂身上最柔软的皮肤也大有人买。

中低端时常,则会被棉花取代。

尤其是棉花并不算高的价格,加上纪楚等人一直在尽量平衡棉价。

势必会完全替代低端皮货。

有个非常明显的例子。

那就是西北关外的战争,也有皮货的原因。

对于这种情况,身在其中,做低端皮货买卖的两三万昌河州百姓,必须考虑到。

用另一句话解释,那就是百万槽工衣食所系。

所以去年棉花种植成功,这两三万人就颇有些忧虑。

等到今年正式种棉,各地老农还被派过去学习,这份忧虑自然增加。

昌河州五个最厉害的皮货商人,如今面对平日合作的猎户,甚至遇到同行,都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其中州城最大的皮货商人武掌柜,在家里的时候就唉声叹气。

他们祖上好几代,都做的皮货买卖,也是老本地人了。

没想到会折在这里面的。

等棉花铺开,他家的生意能折损一大半。

到时候,只能另谋生路。

最好的办法,就是他家多买点田地,以后让伙计们种棉花。

但种地需要人手啊,这些伙计们算算账还行,种棉花肯定嫌累,而且与其给他种,不如自己种。

所以就算转行,心里也发愁。

“武掌柜,老孙家的来了。”

老孙家,附近最好的猎户,更是武掌柜的老朋友了。

两人年轻的时候就认识,那时候武掌柜跟着家里长辈去收皮货,就说老孙家的儿子极为厉害,以后肯定是个好猎手。

事实也确实如此。

如今两个人碰面,先是齐齐叹口气。

“官田上的棉花已经种上了。”老孙家的开口道,“远远就看着,不少人在那边学怎么种棉花。”

武掌柜给他倒了水,再次叹口气:“转行吧,以后当猎户,肯定养不了家。”

话是这么说,可能转什么呢。

老孙家的喃喃道:“不是不喜欢棉花,就是这东西,害得多少人没有营生。”

“不过我家应该也会种上几亩地,算是代替皮货。”

“今年官田上的棉花,主要是用来培育种子,等到明年后年,才会全面铺开。”武掌柜思索着道,“咱们还有两年的营生。”

两人点着头,已经料定低端皮货买卖就要完了。

一年多的转型时间,必须抓住啊。

两人对新来的纪大人,感情也是尤为复杂。

知道他是个好官,知道他也做了不少好事。

不说旁的,广宁卫能抵挡住关外的蛮族,就是火器加上棉衣,之后还送来不少冷兵器,那兵器至今还在运输。

能做到这般地步的,自然是好官。

但对他们来说,却是毁掉生计的人。

去年听说棉花失败的时候,他们庆幸之余,还有些同情纪大人。

老孙家认识的几个猎户,还在大人巡察各地的时候,特意安慰了几句。

那会的安慰是真心实意,如今的沮丧也是真心实意。

这种恨都不知道要恨谁的感觉,实在太难了。

倘若他们不明事理,也能直接像其他同行那般,直接对纪大人破口大骂就是。

偏偏他们不是。

所以最好的选择,便是想想办法,转转行。

老孙家的皱眉:“我祖上都是打猎为生,让我去捕猎,那一点问题也没有,可让我去种地?那可太难了。”

网?阯?F?a?B?u?y?e?ǐ???????e?n?2?????5?.?????M

武掌柜一锤定音:“难也要改,反正我家准备做棉花买卖,要不然咱们一起。”

“听说曲夏州那边买卖棉花,赚了不少钱,不行咱们也做棉被服。”

“附近其他州府肯定需要啊。”

他们也抢个先机。

这种对话,从棉花试种成功之后,就一直存在。

如今各地老农过来学习,说得肯定更多了。

这还算好的。

有的直接在酒楼饭馆里喝大酒,一口一个纪大人不管猎户们的死活,要把内地种地的习惯带到这里。

他们这里的人以渔猎为生!

不用其他东西,也能活!

这话多是赌气,

最新小说: 吴医生,干脆这样 误用网恋男友亲密付后 求爱莫斯科 新王登基[电竞] 因为摸鱼被迫拯救世界[综原神] 樊青 御前姝色 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 恋爱请不要靠骰子决定 抢来的夫君真甜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