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后知道原因,就纪大人佩服不已。
故而他能猜到这一条,其实也不算意外。
纪楚微微点头:“无论是各地油菜作坊,还是依靠棉花起来的各类作坊,都是少数人在赚钱。”
甚至缝纫机,以及链条车,都是少数人挣钱。
前者方便各大纺织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卖出去的布匹越来越多。
后者则是各种运输行业,提高了运力,利润更加丰厚。
当然了,这些产业也让各地的税收越来越高。
曲夏,永锦,咸安都是如此。
这么高的税收,却并未真的用在百姓们身上。
要么是让本地衙门油水更丰厚。
要么是送到朝廷,得一个纳税优秀的好称号。
唯独没有用在普通人身上。
就连各地的道路,也是勉强修缮的。
既如此,不如借这个机会,再给散出去。
还是那句话,建设边关很苦,但能挣到钱。
急需银钱的穷苦人,不怕吃苦,就差一个机会。
颜知事眼睛瞪得极圆。
差事还能这么办吗?
如果这么说的话,岂不是收了商贾们的税,再用军需之事,补贴百姓跟边关?
李师爷道:“只能在曲夏州,以及西北常备军这样办,毕竟这里的人都熟悉,咱们能把控局面。”
意思就是,这里面知根知底,这么大的交易不会出问题,能真正地发给百姓们。
“好啊!下官一定好好监督。”
纪楚想让他做的,也正是这件事。
到时候边关修缮城墙时,发给劳力们的工钱伙食,都需要极为严苛的监督。
纪楚觉得,颜骥正合适。
他家亲戚周大人在京城很有威望,还是许阁老的人。
再者不管周家还是颜家,都是说得上话的。
颜知事过去,就不怕得罪人。
颜知事根本不知道,他家通判又瞄上他的背景,准备以此做个依托,这会还傻呵呵笑呢。
不过就算知道了,大概率不会介意。
以他对纪大人的了解,绝对不会让他吃亏的!
而且这事做成了,那可是大功一件。
有人因为贪不到银钱,从而记恨他?
开玩笑!
他表舅周家那是好惹的吗!
周大人远在京城,依旧背负一切。
纪楚为此还有点心虚,专门送了辆自行车过去。
自行车,满京城就这么一辆。
周大人含泪收下,日日跟同僚们展示。
问就是他们花大力气从曲夏州弄来的。
买?
谁也不买不起!
非卖品!
其实到现在,已经有人怀疑,当年棉花之事,是周大人跟纪楚做的局,只是苦于没有证据。
毕竟小道消息传,人家周家,还是头一批盖上棉被的人,当然这也无从考证。
而这辆自行车,则有些佐证这个观点。
所以周大人并非没有品位。
只是想配合纪楚,压低棉价而已?
时隔多年,周大人也算分明了。
再说回曲夏州。
纪楚对后期补给的分配,各方大体上还是满意的。
五州府加上常备军,也都认同他的做法。
那五州府之前被整治过,而且看得出来纪楚全无私心,那就好办了。
常备军这边,则是完全地信赖他,派来的幕僚天天抱着预算表嘿嘿笑。
棉被。
米面粮油。
还给他们修城墙。
真好啊。
这样的好日子,从来没享受过!
只是看着这些预算表,都觉得心里舒爽。
如果真的一一落实了,那他做梦都会笑醒吧。
西北常备军的将士们,也算苦尽甘来了。
还有他们岳将军,岳将军也能安心回京城养老,让他最后的心愿达成。
一想到每月运过去的火器,还有即将过去的后勤补给,他就乐得睡不着!
说起来,朝廷那边还承诺了冷兵器,不知道什么时候运过来。
等全都到齐之后,他们西北常备军,肯定不一样!
常备军那边对纪楚自然更加相信。
五州府虽各有商议,但拿出去的税银还能回过来一部分,已经算好事。
这让大家对纪楚的态度显然更好了。
尤其是仙阳,善钦两地百姓,已经做好去修城墙的准备。
修城墙这种苦差事,大部分人肯定不愿意干,这是人之常情。
但对于穷苦人家来说,却是个赚钱的机会。
谁让负责这事的人是纪楚。
纪大人在陇西一带的名声响亮。
不论官员中如何评价,但对百姓,实在没话说。
当年他在安丘修路时发的工钱以及平日里的待遇,至今还被人称道。
倒不是说工钱额外高,而是绝对不苛待劳工,更不会动辄鞭打。
多数人去那边,纯粹就是挣钱,只要认认真真做事,一两个月就能攒到不少银钱,这钱拿回家,就能改善自己生活。
“若是其他官员说这事,我们肯定不干,谁知道过去之后,会不会当牲口用。”
“对,纪大人牵头来做,我们就去,至少能挣到钱!”
“去吧,挣了钱,咱们也能多开几亩地,多种点油菜跟棉花。”
各方都在高兴的时候,只有一个地方在犯嘀咕。
那就是陇西的建材商会。
要说古代建材,无非是砖瓦梁柱,以及各色器具。
器具不用多管,人家工业作坊园能做。
那就是砖瓦,以及各色石料。
修城墙用的多是各种石料,拉过来不容易。
以前陇西的这一行当,算是平常,除非跟官府打交道,其他各个商户维持在饿不死的地步。
但随着这四年的发展,曲夏州成了他们的大主顾。
无论州城还是各县村里,家家户户都需要修缮房屋,让他们好好赚了一笔。
因为材料紧缺,时不时还涨价。
毕竟市场在这,大家都明白的,也确实是市场规律。
这下不靠官府的建设,他们依旧能挣到银钱,自然高兴。
所以听到曲夏州那边说,修城墙需要石料,看有没有商户愿意做。
他们就有点胆怯。
修补城墙是个大活,用到的料极多。
不是一家两家可以接手的。
但凡接手,这一两年的营生都不用愁。
问题在于。
主持这事的,是纪楚啊!
普通百姓有多信任他,商贾们就多怕他。
不是说纪楚不好,这是个好官,大家都认的。
每次有什么事,也会让他们喝汤。
问题就是,只喝汤,不给肉啊!
油菜,棉花,白叠子,一样样事情都证明了。
就连工业作坊园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