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话,哪是骂纪楚,分明也是在骂做了同样决定的皇上跟内阁。
怎么一句话得罪所有领导?
前段时间骂纪楚有多爽,此刻就有多心虚。
跟咸安府工司主事一样心虚的,还有五六个人,都是从纪楚升官之后,暗戳戳骂他的主力。
原本偷偷摸摸骂骂,也没人在意。
自从后勤补给的事出来后,他们也不藏着掖着,直接跳了出来。
现在好了,自己日日胆战心惊。
不仅京城来的太监们记录他们说的话,同僚们同样不满。
如果不是你们反对得那么激烈,咱们已经在做预算了,做一点也是做啊。
现在还要把几十年前的资料找出来,你以为那么简单?
人家其他地方衙门都放假了,就我们要继续忙!
这合理吗!?
谁耽误放假,谁就是罪人!
不过此刻大家不敢多说什么。
因为还有京城来的太监在记录,只能绕着这些人走。
官场上被针对,还能再针对回去,被捧着,自己还能缓口气。
最怕的就是被孤立。
一旦独立,那很多信息渠道都没了。
谁都知道他们接下来会如何。
听说太监们记录了满满好几本的流言蜚语,都是说纪楚如何不聪明,如何要支持常备军的。
此刻这些话,统统都变成回旋镖。
不少官员腿都软了。
可事情到这还未结束,听说去曲夏州的太监还特意去见了纪楚,说是皇上身边的红人薛大人,特意给纪楚家里带了过年的礼物。
不仅纪楚夫妇有,就连他身边的师爷夫妇都有。
还说什么:“知道你不收贵重的礼物,这都是京城时兴好玩的东西,不贵,就是图个乐呵。”
千里迢迢,送来只图乐呵的东西?
这可比直接送真金白银还要真情实感。
而且那话怎么说的。
知道你不收贵重的礼物。
就差直接给纪楚澄清,他才不是个贪图银钱的人,贪军费更是无稽之谈。
皇上眼前的红人这么讲,谁还敢反驳。
好啊纪楚,你是不是早就料到有这么一天,估计整人的?
所以你从边关回来,就知道一定会如此?
只是看纪楚的行为,人家根本没多说什么,让陇西右道五州府一起凑钱给西北常备军后勤补给,更像是一种提醒。
大家好好想想,要是听了纪楚的话,大家早早做好预算,早早送到京城。
岂不是想皇上所想,急内阁所急?
可他们都没听,都以为纪楚在乱说话。
不对,他们是受周围人蒙蔽,是被这些人误导了。
好好一个露脸的机会,全都被他们给毁了。
陇西右道五州府,几乎一夜之间,对纪楚的诋毁全部消失。
跳脚最厉害的那群人,不只是说话内容被太监们记录,同时还被同僚孤立厌恶。
这一切,真的是巧合吗?
有那么巧吗?
远在曲夏州的纪楚还在回信件。
每到年底都是这么一出,随着官越做越大,需要回信的人也越来越多。
更别说好友亲人的信件,说什么都要寄出去的。
唯独那些跳脚的同僚们,谁都没接到纪楚的回信。
即使他们的信件写得极为诚恳,也得不到一点回应。
所以,他们最近一段时间的遭遇,真的并非巧合?
人家什么都没做,又像什么都做了。
“不要惹纪楚。”
“那是个笑面虎!”
这句话迅速流传开。
陇西右道,谁惹他谁倒霉!
第94章
别说曲夏州之外的人, 就连他们这里的官员都在想。
最近军费的事,是偶然吗?
怎么正好是诋毁纪楚的人被整啊。
现在都老实了吧,半点都不敢吭声。
不过大家也好奇, 纪楚跟京城那边联系也不算多,皇上跟内阁怎么就集体同意此事了。
为什么啊。
整个曲夏州知道原因的人都不多。
也就纪楚跟李师爷, 之后加上一个廖知州。
毕竟地图泄露这事太大了。
家底被人看穿也是大事, 暂时不好说出去。
※ 如?您?访?问?的?W?a?n?g?阯?f?a?B?u?页?不?是??????u?????n?2??????5???c?????则?为?屾?寨?佔?点
邓成禀告的时候都是私下说的,纪楚跟岳将军得知之后, 也是第一时间送到京城皇上手中。
而皇上的选择,同样是秘而不宣, 只让内阁几位重要的大臣们过去。
要说这件事会绝对密不透风吗?
那也不会。
迟早会说出来。
但绝对不能正面讲,否则对整个平邻国所有常备军,以及所有边卫来说,士气都是极大的损伤。
他们在边关累死累活,流血牺牲。
出乱子的,反而是京城, 岂不是笑话。
所以一直到陇西右道五个州府收到增加军费的通知, 多数人还不清楚发生了什么。
只能解释为, 新皇重视常备军?
这么说起来,那常备军的将士们, 以及边关城池百姓, 则为大为欣慰。
反正明面上来讲, 这是最好的选择。
可视角转到其他州府官员那, 便觉得纪楚深不可测。
要么是岳将军跟他说了什么, 要么是京城那边提前给他消息。
或者是他自己猜测到的。
无论哪个可能,都让人彻底服了他。
经此一事,估计再也没人敢乱说什么。
还敢乱说, 那就看看这些人的下场啊。
他们正想方设法给纪楚道歉!
但各地一时间也走不开,正在忙预算的事。
他们本就惹了祸,还要想办法弥补。
至少让纪楚消消气。
否则他再做点什么手脚,那他们就完蛋了啊。
官场上,谁经得起这么多风波。
一边是预算的事,一边要跟纪楚求饶,只好不停地写信。
纪楚每到逢年过节,需要回复的信件本来就多,这次更是离谱,只好把这些人的信退回去。
这态度,更让这些人咬牙切齿。
可纪楚越是这样,他们越是不敢再多嘴。
欺软怕硬,就是这些人的本能。
整治几次就老实了。
其他人看着,心里大概也知道怎么回事,私下里还说:“本以为纪楚脾气不错,流言蜚语那么久了,也没见他处理,没想到一玩就玩个大的。”
“纪楚脾气好?你是不是听错了啊。”
“挺好的吧,我跟他公事上有往来,相处得挺好啊。”
说话的人忍不住笑:“那是因为你脾气也好,所以纪楚对你如此,你不看看那些性格恶劣的人,他又是如何行事的。”
纪楚简直是一面镜子。
对他好的人,他必然会回报。
对他不好的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