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人与众不同。
那就是去年,以及前些年中举的举人们。
其中就有去年的乡试第一林元志, 他今年二十五,已经是举人了, 而且才华斐然, 实干也不错。
今年的会试也有机会一试。
走之前他还特意拜见纪大人,口中称呼已经从纪大人改为老师, 也算顺了时下读书人的风气。
纪楚还是说,大家都是举人, 不必这么客气。
但林元志执意如此。
以至于在去京城的队伍里,还是一口一个老师。
他们这些人跟着许大人一起回京,竟是为了安全,也是能得大人庇佑,还省了不少路费。
今年四月份就要考会试了。
这更是重量级的考核啊。
林元志不仅念叨纪大人,还念叨棉花。
去年整个曲夏州都在这种棉花, 就算是贩子们尽力收购棉衣棉被, 甚至直接买棉花, 可去年时间太短。
而且棉花下来的时候,很多地方道路都不通了, 故而大半棉花还在百姓们手中。
也不知道今年该如何处置。
织成棉布吗?
那永锦府的商贾们, 早就喊着要买白叠子了。
那棉花柔软洁白, 漂亮得不行。
就算织棉布要靠纯手工做, 谁让棉絮太短, 普通的织布机器效率太低。
也不知道数科那边,有没有研究出织棉布的机器出来。
哎,听老师说, 还有一种长绒棉,更适合做衣服织布,也不知道何时能寻到。
林元志身边的同窗忍不住道:“别想了,那边有纪大人,还怕不成吗?你好好考上进士,就能帮大人了。”
好像是这么回事。
他们专心备考就是。
曲夏州州城。
纪楚确实在忙棉花的事。
去年十月份收获,十月底本地人用上棉被服。
十一月份开始有人收棉被服,可惜这生意做到十二月基本就停了。
去年雪特别大,道路早就不通,又加上天气越来越冷,后期贩子们也有心无力。
现在二月份道路畅通,棉被服暂时却没了需求,曲夏州各家也没有再做,剩下的棉花都在家中。
对于本地百姓来说,家里囤货越多,心里越踏实,而且他们明白这东西很好,所以一时半会地不着急。
他们是确实不着急,该着急的是其他地方。
比如早早赶来的广宁卫董千户。
以及隔壁永锦府的纺织大户马掌柜。
广宁卫到曲夏州距离四千五百里地,能在二月下旬过来,估计是年前就出发了。
那边到现在,天气还不算暖和。
一直说广宁卫寒冷,可不是开玩笑的。
所以董千户来的目的很明确,想要棉被服,他们广宁卫可以买。
而永锦府过来的目的,同样是为了棉花。
但他们想要棉花的目的是做成布,这东西无论春夏秋冬都能用,而且棉布质量好,不少大户人家指名要买。
不过两方来了之后,一时半刻都没见到纪楚本人。
不是纪楚不想见,而是州城刚换了知州,许多官员职位变动,大家都在熟悉各自的事情。
以及熟悉上司的行事风格。
之前许知州在的时候,最重视的便是户司跟礼司,沈通判基本是摆设。
现在来了新知州,他最重视兵司,刑司,沈通判则要肩负起其他责任。
总之大家都要互相了解,接下来几年才能更好办差。
纪楚所在是户司。
如今主事是以前的左都事,名叫卓吉胜。
纪楚为左都事,新来的谢富为右都事。
下面书吏也有些变动,问题不大。
他们正在把这几年,尤其是去年整理好的账目拿出来,一一递给新知州查阅。
新知州虽是兵部出身,但也做过通判之类的文官,看账目自然没有问题。
不过在看户司账目之前,他先见了兵司刑司。
查问的结果并不算好,掌握本地兵差,考武,治安的部门,怎么可以松懈。
好在兵司主事也是新来的,这事也不是他的责任。
刑司那边掌握刑名,其下捉贼的官员膀大腰圆,同样也让新知州头疼。
这般严肃对待,让不少官员都觉得冷汗直冒。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这烧得是不是太厉害了。”有官员低声道。
其他人纷纷摇头,只道是这位知州的风格。
他们习惯许知州的温和,自然不习惯如今雷厉风行的新知州。
好就好在,下面人揣摩出新知州的意思,他典型对事不对人,而且心胸大度,不讲繁文缛节。
只要你给的建议对,便是有些无礼,他也不会计较。
但倘若想偷奸耍滑,耍小聪明,他会让你知道军棍的厉害。
没错,军棍,新知州带了两个师爷幕僚,其他都是军中出身的兵士做随从。
不少人听得牙酸。
文官当长官,跟武官当长官,真是两种情况啊。
州城衙门正在磨合的时候,广宁卫董千户跟永锦府马掌柜正好过来。
也不怪第一时间见不到人。
双方都有点忐忑。
棉花这东西,在曲夏州不算稀奇,但在其他地方却是罕见的。
倘若能买到,就是他们的幸运。
两方递完名帖,正好还碰到了。
只是双方都不知道来意,对彼此还很客气。
谁让僧多粥少,给了这家,那家就会少很多。
双方比较起来,还是马掌柜更有信心。
董千户有邓成的信件,知道邓成跟纪大人关系好。
只是关系好,也不一定能成,他们广宁卫的银钱不多,还要加上运费,只怕更艰难。
而马掌柜则有知府幕僚的介绍,而且许知州临走之前,还给永锦府写过信,提过棉布买卖的事,算是有许知州的意思。
总之一句话,都想拿到曲夏州去年剩下的棉花,以及今年产出的棉花。
没错,大家已经开始预定今年十月份的新棉了。
要知道,如今还不到三月。
棉花的好是怎么也藏不住的。
两位留下名帖之后,就在客栈里等着了。
纪楚还在等着给知州汇报情况。
去年裴大人专门让他们把秋冬棉花税收留了下来,没有做预算,就是为了让新知州过来之后,有支使的银钱。
也方便户司留个好印象,让下属们好做事。
现在的卓主事,纪楚,以及谢右都事,终于能去见新知州了。
新知州的来历不用再说,他来这的目的,纪楚也有猜测。
不过递上税收账册的时候,纪楚并未多嘴,只是听卓主事一一介绍,等着新知州给个话音。
新知州看到账册剩下的银钱,确实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