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 穿越当县令 > 分卷阅读46

分卷阅读46(1 / 1)

大人大概已经离开安丘县了?

不要啊,这种事真的不要发生。

可不让纪大人升官,他也讲不出口。

哎,要是全天下的官员,都跟纪大人一般就好了。

若他以后真能考上举人进士的,也要效仿纪大人。

安丘县的变化就在呼吸之间,自然而然产生了。

谁都相信,不久的将来,安丘县不仅能出秀才,还能出举人进士。

那张秀才更是成了纪大人的迷弟一般,每日认真读书,说自己一定要考上举人,不辜负大人的栽培。

纪楚好笑之余,只让大家好好读,无论如何,读书总是没错的。

就比如做农具这事,也是读书读出来的。

这段时间他打听了匠人蔡先生,才知道他自幼跟着师傅学习如何做工具,等他表现出对数字的敏感,师傅便把他送到一个老夫子那读书。

那老夫子没有功名,但数学几何极佳。

工具加上数学,成就了他这个远近闻名的匠人。

如果纪楚说的话,应该叫发明家?

这位蔡先生改进了不少农具,尤其适合当地使用。

现在最紧俏的水车,也是他精心设计过的,之前远赴江南看人家的翻车,也叫人力龙骨车。

那车通过轮轴传动,把水送到田间,在水田里十分适用。

他把最好用的翻车带到西北之后,发现不适合本地使用,从翻车改为筒车,增加了两个转轮,这样更适合地形高低相差比较大的地方。

利用天生的巧思,跟精密的计算,这才有了紧俏的水利设施。

听说那筒车可引水高至三四丈。

一丈约等于现代的三米三,四丈至少十二米。

如此厉害的水利器具,怪不得很难买得到。

纪楚打定主意要跟这位蔡先生交好,这可是真正的发明家啊!

但转头他就收到发明家蔡先生的回信,上面大写的胡闹两个字。

胡闹?

李师爷等人正好看到。

范县丞直接道:“这人好生无礼,竟然敢这样说您。”

马典吏也很不服,怎么可以说纪大人啊。

就连平时很温和的谢主簿都不赞成。

再看信件的后面。

总之把风力大批特批,说别把这些歪点子跟他讲。

那风力不稳定,需要水的时候它不刮风怎么办,东西南北风不固定怎么办。

还问纪楚,知道做这些器具验证要花多少时间精力吗?

众人越看越沉默。

怎么觉得蔡一繁早就试验过了,所以才能说出那么多反驳的理由。

不过算着时间,纪大人三月中旬送去的信件,这四月初就收到回信,对方没时间验证啊。

等会,不对劲。

纪楚道:“看来蔡先生早就试过风力水车,只是没成。”

所以对方知道那么多弊端。

这胡闹两个字,与其说纪楚的,不如说给自己的。

这哪是信件啊,这分明是实验分析说明啊。

纪楚立刻提笔回信。

首先风力不稳定,所以最好有专门的器具引风,这个工具可以拆卸,有风用风,无风使人力。

而且这也能解决风向不同的问题,那海上帆船如何借风,他们就如何借。

更不是每个地方都用风力水车,而是因地制宜,那高坡风口最为合适。

最后还强调,不用验证,只是说个看法而已。

这信件写着写着,快成学术交流了。

要说什么改进方法,纪楚自然没有。

但他脑子里无数现代的点子,可以用来拓宽思路。

而思路在发明里面,是极为难得的。

眼看信件一来一回,无论蔡先生同不同意,都跟这个素未谋面的小县令成了笔友。

纪楚也没浪费这次回信的机会,再次求购水车,请求能在秋天时购入。

如今四月初,八九月份要,不算插队。

估计是这次给的方案具体,蔡先生语气平和不少,说可以预定,让他到时候去买即可。

信件最后还多了几句话,将那风力水车确实需要因地制宜,但是个大工程,并非这种即装即用的水车。

他暂时还做不出那种水车,估计要等等。

也就是,想法可以,但实操不行。

众人看着回信,觉得这都是蔡先生的夸赞了吧?

否则不会心平气和地解释。

这个蔡先生还真是有意思。

纪楚并不意外,反正他买到水车了!

虽说现在手里的钱还不够,但等到制糖作坊开了,肯定就有了!

进到四月份,天气渐渐热起来,蜂蜜也在田间忙碌。

快到大量产蜂蜜的时间,等蜂蜜可以割下来,制糖作坊便可以运转。

也就是这个月的事。

四月份还有个小插曲。

纪楚重视白叠子,也就是棉花的事,谢主簿一直记在心里。

现在四五月份,正是当地种棉花的时节,谢主簿专门把官田开辟一块出来,雇人来种棉花。

纪楚听到后还道:“雇人?咱们安丘县还有人手可雇?”

“有。”谢主簿明显有点高兴,“最近来咱们县做事的人很多。”

“咱们先种五十亩看看,行吗。”

当然行,第一批种五十亩,已经不少了。

把事情交给谢主簿,果然很放心。

就连今年四月种油菜,也不用他管,谢主簿已经能调配得当。

很放心的纪楚专心把目光放在罗玉村,准确说是制糖作坊。

去年那会,纪楚让娘子帮忙制糖,试着卖了些,总共收益加起来,差不多有一千两。

今年田地规模增加,蜂农也增加,产量会很高。

纪楚指望制糖作坊赚笔钱,好让衙门有钱去买水车,所以对此寄予厚望。

速度还要快,不能耽误五月的夏收。

说白了,制糖作坊就是时令作坊,每年产蜂蜜的四月跟八月开张。

此刻最紧张的,则是陶乐薇。

她筹备制糖作坊有段时间了,在其他人面前还好,但在相公面前,难免觉得不好意思。

不过大家都到了罗玉村,还是压住紧张心情,跟衙门一众人介绍作坊的运行模式。

首先是收蜂蜜。

这点分两种,一种是自己从家运到作坊,价格稍微高一些。

另一种是由村里弓春荣兄弟去收,价格稍低,适合那些不能长途奔波的县里其他人。

蜂蜜收来之后,一批批入库,此时罗玉村的女子们出动,前往作坊用蜂蜜制糖。

现在共有三种口味。

原味,薄荷,梅子。

村里女子们都学过如何制糖,所以人手绝对充足。

陶乐薇按照日工价格付大家银钱,每日一结,村里人轮换着来,尽量让大家都能挣到这份工钱。

当然

最新小说: 吴医生,干脆这样 误用网恋男友亲密付后 求爱莫斯科 新王登基[电竞] 因为摸鱼被迫拯救世界[综原神] 樊青 御前姝色 假如克苏鲁小说都是纪实文学 恋爱请不要靠骰子决定 抢来的夫君真甜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