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主 > 其他类型 > 汴京生活日志 > 汴京生活日志 第75节

汴京生活日志 第75节(1 / 1)

('

听出她语气里是想去弄冰的宋向民吓得倒吸一口气,“冰块?姝娘你没说笑吧,大热天哪来的冰块?”

“那你就有所不知了,越是天热的时节,出来卖冰的人就越多,听说很多大户人家都有冰窖,冬天把冰囤起来,夏天拿出来或自用或售卖。”

宋向民:……

玩还是城里人会玩。

沈丽姝:“不过那种冰块咱们可用不起,也买不到,冰窖的冰砖才拉出来,立刻就会被有钱的人家抢光,大户人家对冰的需求大,要买都是一桶一桶、一车一车的买回去,那点冰砖根本轮不到咱们去抢。”

汴京城里的富贵人家果真迷人眼!宋向民一阵惊叹又纠结,那他们店里弄不到冰可怎么办,顾客不会对他们有意见吧?正想问问姝娘有没有别的办法,就见她摸着下巴坚定的说:“所以还是要想办法自己制冰。”

宋向民:……

这是可以说的吗?

好家伙,他们连冰砖都买不起,这就直接快进到自己制冰了,姝娘莫不是以为制冰真和养羊一样容易……等等,如果是她,说不定真的可以?

想起小表妹创下的无数个辉煌成就,宋向民突然生出了莫大的期待,压低声音问:“那你有什么法子吗?”

沈丽姝还真有,大名鼎鼎的硝石制冰,但凡看过穿越小说的都不会没听过。只是真穿越了才知道这个有多麻烦。

因为硝石可是火药的原料之一,属于重要的战略物资,和铁一样,是她随便可以拿来试验的东西吗?

沈丽姝去年刚穿越过来,看着一车车的冰刚出现在街头就被人抢光,那些买冰的简直不把银子当钱看,把她羡慕的口水直流,很想发动穿越女的金手指也掺进来分一杯羹,但最后因为搞不到硝石,计划被迫流产,她只能放弃这些伟大的发明计划,勤勤恳恳靠卖花生瓜子发家致富。

说起来就是一捧辛酸泪。

沈丽姝虽然现在也红红火火、前途一片光明,提起这段还是忍不住充满怨念,到底要怎么才能合理合法的搞到硝石?沈丽姝忍不住呢喃出声。

宋向民耳朵尖,听到这两个字,颇为惊讶的问:“姝娘你要硝石吗?”

沈丽姝看了他一眼:“对,而且老屋墙壁上的那点不够,需要的量很大。”

墙上刮下来的那么点硝石,用来点烟花逗小朋友都嫌少。

她不搞个一两斤,怎么好意思说自己会硝石制冰这种高科技?

宋向民确实想说这玩儿墙上有,不过被姝娘提前否决了,他也不气馁,立刻启动第二方案,“也可以去药铺买啊,去年有个表姑婆病重腹痛,村里大夫开的药方中写了硝石,所以药铺肯定都有。”

沈丽姝简直是目瞪口呆,对啊,中药材料包罗万象,只有他们想不到,就没有不能拿来入药的,她怎么没想到去药铺试试运气?

一看她的神情,宋向民就知道自己提了个还不错的建议,但他也没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小声的问,“姝娘,你该不会是要用这硝石来制冰吧?虽然我不知道具体要怎么弄,但既然是药材,价钱肯定很贵,这成本是不是太高了些?”

沈丽姝自觉解决了一个世纪难题,眼角眉梢都是欢喜,胸有成竹的道:“不用担心,硝石可以反复使用的。”

他们只要分别装一大盆水和一小盆水,小盆水放在大盆水里,大盆水则倒入适量的硝石,等小盆里的水结冰或者温度降到零度,制冰就算成功,大盆里的水煮干,又是一盆可以用来制冰的好硝石!

如此反复利用,永动机,就只要花一份钱,制作源源不断的冰饮。

这才是她需要的制冰术!

第84章

小东家也是东家。

眼下店里生意火爆, 如果不出意外,下午和晚上还有一波高峰期。

这一整天,沈丽姝和小伙伴们都需要像打仗似的严阵以待, 即便想到了制冰的法子, 也没法立即行动。

但能解决这一大世纪难题,沈丽姝就很高兴了, 时间嘛, 挤挤总会有的,眼下的重要工作就是搬砖。

她开业前精心策划的那些活动,这三天都要看到成效。

看看后厨小伙伴们各司其职, 忙中有序, 沈丽姝也就没再待下去了, 美滋滋大堂招待客人。

万万没想到开业还不到一个小时, 店里爆满, 门口甚至已经有客人排队了, 虽然排队的不是很多。

她快步走去一看, 还被老顾客拉着半真半假的抱怨了一通, “小东家, 你们都开店了,怎么还是要我们站在外边排队啊,就不能多添几张桌椅吗?”

沈丽姝在心里凡尔赛的回答, 她也不想的啊,以为自己开这么大的烧烤店,手笔够大了, 谁知道顾客们都这么热情, 才开业都迫不及待来捧场了呢?

凡尔赛归凡尔赛, 顾客们的怨念还是要及时爱抚的, 刚好开口的这位老顾客她有印象,他上班的单位好像离他们摊子不远,所以经常他们刚出摊,对方就闻讯赶来排

', ' ')('

队了。

有时候是他自己来,有时候是他的小徒弟跑腿,记得小徒弟说过他们师傅姓柳。

沈丽姝便笑道,“柳大爷今儿带家人来啊?小郎君仰仗各位的支持才能走到今日,招待不周,委实抱歉!不过前头的顾客也吃得差不多了,请稍等片刻,我让人端些新品兰花豆来给大家尝尝鲜。”

大概是从他们家还在州桥夜市摆摊起,为了吃上一口烤肉就没少排队等待,老顾客们都等得没脾气了,虽然今天来店里撸串还要在外面排队,让他们有些怨念,但也只是抱怨两句,暂时没出现不想排队、宁愿换一家店的客人。

好歹来店里就不用像烧烤摊那边似的,一等就是老半天,小东家还要送小菜作为补偿,顾客们也就满意接受了,立刻有小伙伴听了她的话,去后厨端了两碟子油炸兰花豆过来。

他们家来油炸的兰花豆都是饱满完整的一颗,不完整的都让沈徐氏挑出来炒肉吃了。

用剪刀开过口的兰花豆炸出来好看又好吃,也不用那么讲究,直接上手抓,沈丽姝还让徐力给小孩多发两颗,把在场为数不多的小朋友喜得又蹦又跳。

他们高兴了,他们的家长也满意了,一时间排队队伍其乐融融,都在讨论这兰花豆多香多脆多有滋味。

还有人问沈丽姝:“这不就是胡豆吗?吃起来倒是酥酥脆脆,味道极好。”

沈丽姝笑眯眯:“对,就是胡豆,只是炸完之后像兰花一样,才叫兰花豆的。”

吃着嘎嘣脆的免费小吃,沈丽姝预估的翻台时间也很快就到了,听到有顾客在喊结账,她怕表哥张彬一个忙不过来,也忙进去帮忙了。

由于后厨三台烧烤炉同时工作,一次能服务好几桌客人,因此到了吃完结账的时候,也有七八桌客人凑到了一起,沈丽姝和张彬分别负责一个楼层,倒也没耽误多少时间。

其他小伙伴也配合默契,客人结账离开,他们就马不停蹄的收拾桌椅准备新餐具,很快在外面排队的这波客人就被一一请进店里。

只不过他们进去,陆续又有新的客人在门口等位。

源源不断,没完没了。

临时带着钱出去补货的徐二舅,和被安排跟着表演队监工的沈四伯、王武三人陆续回来,看到门口这个场面都惊呆了,很想问问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跟他们离开前说好的不一样啊!

正想找姝娘了解情况,俩大人立刻被切完菜的徐虎拽走了,“二叔,沈四叔,快快,后厨的碗筷都要洗不过来了。”

王武也赶紧挽起袖子加入了忙得脚不沾地的服务小哥队伍中。

这一忙就是近两个小时。

沈徐氏中午在家做好一桌子饭菜,她大约知道孩子们可能没这么快回来吃,做生意的人想要赚钱就得吃苦,吃饭时辰肯定不像他们一样准时准点。

就像孩子们晚上出摊,也要在出发前早早的把晚饭给吃了,因为吃的太早,晚上的活又辛苦,忙到回家半夜经常饥肠辘辘,睡前还要再吃一顿。

如今开了店,生意越发的大,就连午饭的时辰也无法固定了。

心中知道这么个情况,但是瞧着饭桌上只有夫妻二人和一个嚷着要哥哥姐姐的小儿子,沈徐氏又总觉得不得劲,没有孩子们的吵闹声,她吃着香喷喷的红烧鸡块都有些食不知味,目光频频看向门外。

沈家旺告诉妻子,“我回来的时候绕路去了趟姝娘他们店里,虽没进去添乱,但远远的瞧见了,里头客人多得都坐不下,外头还有好些排队的呢。”

沈徐氏眼中绽放出异彩,目光灼灼看着孩子他爹,“生意当真这么好?”

“可不是,我瞧着孩子们得忙上好一阵,你也别瞎张望了,他们没这么快回来的。”沈家旺顿了顿又道,“不过也别担心,店里那么多小吃点心,孩子们饿了总会垫下肚子,饿不坏他们。”

他这番话安慰妻子的同时,也是在安慰自己。

今天是他们店铺开张的日子,虽然姝娘屹今为止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没出错过,且总能带给他们远超预期、甚至根本无法想象的巨大惊喜,但是见证迈出第一步的日子,他们当父母很难不紧张。

要不是怕太过招摇,沈家旺今日都想请假了。

虽坚持如常上班,今儿一上午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爱岗敬业的他于是跟头儿打个招呼,提前了两刻钟下班,迫不及待去开业现场看情况了。

只是沈家旺怕自己出现在店里帮不上忙,反而给孩子们添乱,影响不好,就没有现身,不远不近找了个角落暗中观察。

这一看就是半个小时,反而是正常下班的点回到家中。

他若是自己不透露,沈徐氏压根都不知道孩子他爹还跑去开业现场打探了。

“知道了。”沈徐氏确实有被安慰道,定了定心神,然后便忙着给孩子他爹布菜,“你也别光说我,自己端着碗不也没扒几口饭呢?快吃吧,吃饱了还要去衙门当差呢。”

沈家旺便就着孩子他娘挟过来几筷子鸡肉,大口把碗里饭干完了。

', ' ')('

如今家里日子好过,终于满足了姝娘大口吃肉大口吃饭的愿望,今天更是奢侈的煮上了一锅白米饭,最爱这一口的人却没时间回来享受,只能便宜他们了。

沈家旺吃完一抹嘴,便跟妻子打了声招呼去上班了,当然去衙门之前还是要去看一眼铺子才安心,远远瞧着店门外又来了新客人在排队,内心既喜且忧。

喜的是开店生意又是出乎意料的好,日子越来越盼头;忧的是这么多客人,也不知道孩子们要忙到何时才能吃口饭菜。

但最终他也只能带着这份复杂的心情,转身回衙门干活去了。

沈家旺回单位上班了,在家的沈徐氏也没闲着,简单收拾了一下,邻居娘子们便陆陆续续来家里找她聊天儿。

自从沈丽姝他们把阵地搬到店里,他们家终于不再是“商业要地”,也重新欢迎街坊邻居们串门了,于是沈家一跃而成最受欢迎的人家,每天门槛都险些被踏破,沈徐氏也整个社区最具人气主妇,没有之一。

今天来得最早的是隔壁秦五娘。

她以前就跟沈徐氏走得近,大家每天结伴去河里洗衣服、去外城买菜,没事也一起做做针线,交流技艺心得,两人的女红在这条巷子都是数得着的。巧的是她俩的小儿子年岁也相近,

这半年家里不方便接受拜访,沈徐氏带小儿子出去串门,多是去找秦五娘的小儿子跟自家小弟玩。

因此当沈徐氏接受了闺女的委托,召集周围手艺好的妇女朋友们帮他们缝制工作服后,秦五娘也当仁不让成为这个妇女再就业小组的组长,她做事细致讲究,为人也大方爽利,在邻居中口碑向来不错,她站出来小组长协助沈徐氏发布任务,大家都服气,也帮沈徐氏避免了许多麻烦。

这会儿,秦五娘带来一套刚赶制好的衣裳,眉开眼笑的捧给沈徐氏瞧,“三娘你瞧瞧,这样式合不合你家姝娘的要求?”

“前儿才同你说的,这么快就好一身了?”

提到这个,秦五娘就笑得合不拢嘴,“你们家姝娘可是我们的小东家,这几个月帮你们做衣裳,工钱每次都往多了算,我们家都跟着添几回肉了!前儿才做完店里要穿的什么工……工作制服?没隔两天又把夏衣的活儿交给了我们,连孩子他爹都说,照这么下去,孩子们去私塾的束脩,都能跟着姝娘攒出来了。要说姝娘不愧是咱们这里最出挑的小娘子,漂亮能干还心地善良,这是有意在关照我们这些看着她长大的街坊婶子呢!我们是拿了工钱的,小东家也是正经东家,那东家有交代,能不好好干吗?”

第85章

被迫成长的沈徐氏。

秦五娘这一番话引起了在场所有妇女同志的共鸣, 她们这几个月沾沈押司家孩子的光,从这儿接到了不少赚钱的活计。

是,单看缝一身衣裳的工钱, 还比不上她们随便绣一方帕子。

可在汴京城里, 会绣花的女子数不胜数,谁都想卖些绣样贴补家用, 她们手艺好的才能拿着绣品去绣坊卖钱, 还要被那些店小二变着法儿的压价,常常熬上十天半个月,赚的钱也只够买块肉给孩子们开开荤;

手艺不够好的, 想卖人家绣坊都瞧不上, 只能偶尔接点零活, 给街坊邻居中的单身汉, 或是没带家眷独自进京打拼不会针线的男人, 又或是一家老小都在、但家里事情太多忙不过来的人家, 帮他们缝补一下衣裳被褥。

这种零活钱少事多, 还一堆邻居娘子抢着干, 哪有如今跟着沈押司家的姝娘来得舒心?

别看姝娘年纪不大, 却是她们见过最爽利大气的东家了。

姝娘刚开始让她娘叫她们过来的时候,说得十分严肃,要严格按照她的要求裁剪缝制, 不合格的打回重做,谁超过多少次不合格,以后就不再找她做工了。

这话说得不留情面, 让她们很有些惴惴不安, 没见过做缝补衣裳还有这么多要求的, 她们要有这本事, 不早就去绣坊当绣娘了?或是去裁缝铺做工,也都比在家里接零工强啊!

但下一秒,这份忧虑全部化作了欢喜,押司娘子转达她家姝娘的意思,只要好好做,该给的工钱一文不少,就按照裁缝铺子里普通师傅的收费标准来。

', ' ')

最新小说: 烈吻私欲,我让校霸陷入热恋 小娇娇嫁到,残王站起来宠 穿书七零,我把军官老公拿下了 我娘,穿越者,名动四方 浮云半书1 浮云半书2 九十年代败家媳妇儿 九零土味爱情 大明:躺平的我被太宗窥探了内心 七零国色医香
本站公告:点击获取最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