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踏马是涨价!
对他们来说,涨价就是最好的兴奋剂,几人兴奋地交流着。
唯有戚永锋,在默默的卸车。
陈家志看到了这一幕,对易定干三人说道:“就按这个价格卖吧。”
然后他也去帮着卸车。
他刚想找点什么话题和戚永锋聊两句,就又来了客人。
“菜心怎么卖?”
“每斤三块五。”
那人拿手电筒照了照菜,看了看品相,确认不错后,才又开口道:“装20斤吧,现在菜价也太贵了。”
陈家志呵呵笑了笑,没说话,开始装菜,这时候还是不要讨人嫌,安静的赚钱就好。
紧接着来的人就多了,来蹲点的老客户也发现了他已经到了。
一个个都陆续来拿菜结账。
陈家志更没机会和戚永锋闲聊,都在对着一个个订单分装,分装好后又去送货。
同时陈家志还要算账收钱,菜价高,导致大多数单子金额都上了百元,但收的钱依然是零钞居多。
以往菜价每斤三五毛时,很多人用百元大钞的机会都屈指可数。
现在大部分人也都还没调整过来。
陈家志收了钱也只能简单辨认一下,然后捋直了就往包里塞。
没过多久,原本有些空荡荡的钱包就又鼓了一些。
“陈菜农,今天来的挺早啊。”老吴又拖着板车来了。
陈家志打量了眼,板车上缺的那根钢管已经补上了。 “早,吴老板,今天拿多少,先说好,菜价涨了,精品菜心得3块5每斤了,普通的3块2。”
老吴目光在一筐筐菜心上扫过:“陈菜农,说真的,你比我们可赚钱多了,我这天天看了都羡慕得发紧。”
陈家志笑道:“也是挣个辛苦钱,你看我晒得多黑,都快和黑夜融为一体了。”
老吴也笑了笑,“拿菜吧,排菜心80斤。”
“普通菜心呢?”
“不要了,太贵了,吃不起。”
“精品菜心可更贵呢。”
“普通人能和那些有钱人比吗?对有钱人来说,菜价一两块和五六块,都没有区别。”
老吴数了一踏钞票,递过来280元钱,陈家志冷不丁的又问:“那你卖给他们多少?”
老吴瞥了他一眼:“你猜。”
陈家志也不怂:“八块?”
老吴眉毛跳了跳,说:“你还真敢猜啊?!走了,走了~”
从老吴拖着板车有些慌乱的脚步看,陈家志感觉他可能猜得八九不离十。
老吴来买了那么久的菜,从来没要求他分装过,每次都是拿整数。
他的档口上也长期有工人在分装,分装的同时顺便加工。
八块的菜心有点离谱,但如果放在净菜上,感觉又很正常了。
‘净菜’也就是按酒店食用标准处理过的菜。
以菜心举例,老吴作为配送方,会将从市场采购的菜心进行加工,掐头去尾。
掐头就是菜心根茎剪掉一截,保证菜心茎杆大小一致。
去尾同理,将菜心叶子也剪掉一小截。
这样处理过的菜心,大小一致,长度一致,重量一致,烹饪出来的口感品相也一致~
酒店拿回去,稍微清洗一下,就可以直接下锅。
如果老吴有渠道,市场价卖三块,他拿回去敢卖八块。
今天卖三块五,他拿回去就可能敢报价十块~
顿时,
陈家志感觉自己卖亏了。
但这就是渠道的厉害之处,属于老吴赚钱的路子,他还学不来,甚至大多数配送都学不来。
随着菜价上涨,他能感觉到很多老客户都减少了拿菜量。
实在是太贵了!
早就超越了广大普通人能承受的极限。 不过好消息是,和尚、陈泽的精品菜心依然没减少,加上老吴的,每天雷打不动260斤精品菜心,现在一天能给他贡献910元的收入。
普通订单每单的菜量虽然在减少,但来买菜的人变多了,单子也多了。
可见,物价上涨对有钱人影响有限,该怎么吃还是怎么吃。
但却切实影响到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买菜都不利索了。
小单子增加,也让分装变得很辛苦,戚永锋一晚上都在拿塑料袋分装蔬菜。
开口说话时,都是在询问客户的菜该怎么装,哪些人有哪些规格。
陈家志也不轻松,要同时兼顾记单、分装、算账、收钱,偶尔还得看戚永锋送错菜没~
而且期间又下起了雨,雨水和汗水混合在一起完全分不清谁是谁。
两个人都很酸爽。
茅良才尽量让自己表情平静,然后顺利的报了单,拿了菜,付了钱。
整个过程很顺利。
顺利到陈菜农都没多瞅他一眼,他松了口气的同时,也有点怅然若失。
手里提着有些沉重的蔬菜袋子,走了几十米远,他又回头看了看那个角落。
雨中的陈菜农正笑着收了钱,客户和他又谈笑了几句才离开~
茅良才转身离开,背影在雨夜中有些落寞。
他有骨气,但又不多,每次到最后都认怂去拿菜。
讲真,哪怕陈菜农酸他几句,他都会好受很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可有可无~
陈家志起身伸了个懒腰,刚好看到卷毛菜头的背影,没有在意。
闲的时候希望卷毛菜头能提供点乐子,真忙起来,眼里就只有一个个订单和一张张钞票了。
(本章完)